陳德霖回顧金融25載 籲做好連接內地循環
2022-06-2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回歸25載,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回顧時,即以近年本港金融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攀升至逾23%,來證期間金融業對本港經濟愈形重要;他展望時則指,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須自強不息,繼續做好中國內外循環的連接點,並要開拓新市場,及牢牢掌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
陳德霖接受本報專訪談及香港回歸25年後的展望時,首先解說為何中國會以內外循環來拉動經濟增長,除因應近年地緣政治的劇變,以致中國採取宏觀的應對方法,即經濟發展以內循環為主,並連結外循環,其實這亦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必然發展,因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直逼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美國,且本身市場龐大,難再單靠出口撐經濟,所以中國的內外循環並非完全由地緣政治因素造成。
港人未理解大灣區潛力
他又提到粵港澳大灣區亦是充滿機遇的市場,並堅信其潛力可超越東京、三藩市及紐約三大灣區,只是「香港人遠遠未能夠理解到當中的機遇」。不過,他亦指出粵港澳與其他灣區的分別,人家均是一國一制,貨、錢、人的流動全無障礙,毋須過關,不存在一國有兩個制度分隔的障礙。然而,他認為中港在貨物與人在過關方面已有所理順,相信隨生物認證科技的新發展,人員過關將更方便。至於資金流動方面,仍受內地資本帳限制,故建議「大灣區可以放膽些,深化和擴闊資金流……在大灣區先行先試,試得好就繼續深化,有問題就即刻修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以便將大灣區的潛力好好釋放出來,理財通便是一例。而粵港澳要作為全球頂尖的灣區,領先其他灣區,必須克服貨、錢、人的流動障礙。
堅信人才荒會過去
香港地方細小,能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他指,其中主要是靠人。可惜香港金融業正面對人才荒,他坦言防疫隔離措施及移民潮對人才供應帶來了短期影響,但相信「只要香港繼續有生意做、繼續發揮自身功能,並有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人才便會回流」。他續指,香港吸納的人才,不論來自何地,必須具世界級水準,否則無法競爭下去,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中介所服務的對象屬全球性,所面對的競爭對手相當強勁,香港「是踢緊世界波」,「打緊世界級的賽事,如無世界級的球員又點踢,教練、領隊都必須是世界級」。
對於香港回歸四分一世紀的金融成就已是毋庸置疑,陳德霖就引用數據來作證明,他指97回歸當年,香港金融業佔GDP的比例為10.3%,到2020年現已攀升至23.4%,其中銀行業佔比為14.4%,足顯金融業對本港經濟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