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建議方艙醫院改作過渡性房屋
2022-05-26 00:00第五波疫情現階段穩定下來,政府於五月內停運六所方艙醫院。社會各界正熱烈討論空置單位該如何善用,有人建議改做青年宿舍、度假營等。近日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三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突破六年,創下自一九九九年以來的新高。適逢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百日施政目標,建議利用空置的方艙單位於短期內局部紓緩房屋問題。例如可以把部分空置單位改作過渡性房屋,提供給輪候公屋時間較長及現時居住情況較差的個人或家庭。當然,要徹底解決房屋問題,始終要靠加快建屋進度,但此舉作為一項短期惠民紓困措施,幫助最有需要的市民,還是值得一試。
方艙醫院本身的設計並非用於長期居住,若要改變方艙單位的用途,就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
三大問題須考慮
一、方艙醫院的各種生活設備是否足夠?例如:有些單位房間內沒有煮食及抽氣,也不設獨立衞生間,一旦改變用途便會增加用電、用水等需求,並要在符合消防條例下加設開放式廚房、抽氣及消防系統。同時因要放置更多私人財物,保安方面也要相應加強。由此可見,改變用途就無可避免要提升方艙醫院的硬件設施。
二、鄰近交通、購物、醫療等配套和社區設施是否足夠支援改建後出現的常住人口?有些方艙醫院地點較為偏遠,配套不足,建議初期可由營運機構提供價廉的穿梭巴士來回公共交通樞紐服務,鼓勵使用網購平台購物,並以外展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三、疫情會否反彈,如何應對未來出現第六波疫情?方艙醫院必須保留靈活性,政府可以根據第五波疫情的經驗,推算出疫情高峰期對隔離設施的需求,從而得知有條件釋放多少方艙單位去改變用途。最重要的原則是一旦政府要求收回單位作防疫抗疫用途,入住人士都必須同意遷出或搬到其他過渡性房屋。在選址上,也可分批先以啟德、元朗、北區和青衣為第一階段轉型的設施,既可作先行試驗,又可預留其他隔離設施以備疫情反覆之用。
上述三個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難題。但與房屋短缺的痼疾相比,實在不算甚麼。如要於百日內做出成績,進一步提升方艙醫院的設施和配套是一項完全可行的工程。方艙單位的管理可以開放給各大慈善團體去申請營運,本人曾任九龍樂善堂主席,任內率先響應政府推出過渡性社會房屋「樂屋」,並啟動全港首個校舍改建社會房屋項目,深知慈善團體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運營好。動用方艙醫院去應對房屋問題只能解短期燃眉之急,衷心希望新一屆政府繼續迎難而上,展現勇氣與擔當,與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扭轉公屋輪候時間愈等愈長的勢頭。
李聖潑
香港工商總會會長、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