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動態清零或延續至明年
2022-05-1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持續將近兩年半,中國以「動態清零」打贏了上半場戰役。隨着病毒出現變化,Omicron具有高傳播性和低致死率特點,導致內地的防疫成本愈來愈高,上海長時間「封城」更引發爭議。本報將一連五天,圍繞「清零」路綫爭議、經濟衝擊、生育影響等方面,探討內地面對的戰疫下半場。
「我是陰性為甚麼要去方艙?」二十歲的上海居民阿嵐在四月二十一日被疾控中心通知核酸異常,並要求轉運至方艙醫院隔離,但她自己並沒有感到任何不適。長居上海、從事化工產品貿易的港商俞先生,公司已經三個月處於半停頓狀態,每月要虧損二三十萬元人民幣,面臨巨大壓力,原來很少飲酒的他,如今夜晚經常要喝點酒才能入睡。
困滬港商喊日蝕二三十萬
上海「封城」,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嚴格的封控和集中隔離消滅Omicron,亂象不斷,更釀成一些非新冠去世的「次生災害」,同時也嚴重影響經濟民生。截至前天(五月十四日),上海本輪疫情確診突破六十萬宗,死亡五百七十一宗,官方預料即將實現「社會面清零」。隨着Omicron病毒的殺傷力減弱,海內外都有聲音呼籲內地調整防疫政策。
上海律師斯偉江在微信發表一篇文章指出,病毒的傳染性已經大大加強了,但致命性也遠遠降低了。「病毒變了,政策卻沒變,無疑是刻舟求劍。」連體制內的北京《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曾發文指出,「清零很重要,但只有成本可控的清零才更有意義」。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五月十日表示,考慮到病毒的特性及未來發展,中方的清零策略將無法持續下去,認為是時候改變策略。
不過,國家主席習近平五月五日主持中共政治局常委會,為疫情防控路綫之爭「一錘定音」。會議用嚴厲的措詞指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的言行作鬥爭」,強調「打贏了武漢保衞戰,也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衞戰」。
防疫路綫變成文明之爭
內地有二點五億老年人口,只有六成多打疫苗,官方擔心放鬆防控可能造成大規模感染、出現大量重症和病亡。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年化率較高。如果『躺平』,疫情對這類脆弱人群就是一場災難。」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退休教授展江受訪表示:「之前可以討論這兩種模式,但這次以最高層的名義定下來,這說明是一個政治決定。」
防疫演變到今天,已經不僅是公共衞生問題。三月二十日,《深圳特區報》發表署名「沈仲文」文章稱,防疫路綫選擇「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爭、策略之爭、方法之爭,本質上則是制度之爭、國力之爭、治理能力之爭,甚至是文明之爭。」
前綫訴苦:30多天無休息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今年秋天舉行,抗疫成就極有可能被寫入二十大報告,官方也不容許大會前夕出現疫情反彈。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五月九日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猶豫不動搖,確保疫情可管可控,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
既要做好艱巨的防疫任務,又要兼顧民生經濟,肩負重擔的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苦不堪言。江蘇宿遷一位社區工作者在社交媒體寫道:「連續三十多天無休,同事已經累到發燒兩個了。」
展江說:「經歷了兩年以後,基層非常辛苦,他們肯定希望達到一個階段就可以喘口氣、可以結束。現在形勢愈來愈嚴峻,至少還會持續到秋天,要確保今年的二十大順利進行。」
繼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因疫情延期後,內地前天宣布放棄主辦明年六月的亞洲盃足球賽決賽周,原因是中國組委會難以承諾屆時按「完全開放模式」辦賽。一名內地媒體人對本報說,這或意味着到明年六月,內地可能仍無法走出疫情,也不會放寬防疫措施。展江則認為:「現在很多說法說得比較遠,官方考慮的重心不是明年,而是二十大。明年的事情不知道,所以也很難承諾能舉辦。」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