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港鐵主動減價可創雙贏 

2022-05-08 00:00

在社會上,市民對港鐵「可加可減機制」一直怨聲載道,主要原因是因為未能反映實際經濟狀況,而且加幅遠比減幅多,在過往票價的加幅由百分之二點○五至五點四不等,但唯一一次的減價,卻只有在二○二一年的百分之一點八五,難怪在市民大眾眼中港鐵票價一直有加無減。

港鐵的鐵路服務,現時佔全港陸路運輸的整體乘客量約四成,覆蓋七成香港人口。隨着將來沙中綫、東北部鐵路網和其他的鐵路綫的開通,相信港鐵的乘客量將來定必有增無減,港鐵作為本港陸路運輸業的「龍頭」,不愁將來沒有乘客量,更遑論收入下降。

回顧過往港鐵每次調整票價,也只單單計算客運服務帶來的損失,但往往沒有把物業出售及租賃與管理業務等的收益計算在內。在港鐵公司二○二一年的港鐵財務報告中顯示,港鐵公司從物業租賃及管理、物業發展等賺取接近一百億元的利潤,開創新高。盈利開創新高,但卻仍可按機制上調票價百分之零點五,這實難令香港市民接受。

再者,按理說港鐵公司的主要業務應集中在鐵路營運,發展鐵路上蓋和港鐵站內的租賃收入應屬補貼鐵路營運性質,如今物業發展卻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既然毋須補貼營運開支,那港鐵公司理應把這些收入用來補貼市民的車資,因而票價也應有下調的空間。作為一個公共交通的營運者應負上社會責任與市民共渡時艱。既然特區政府可限制其他公用事業,如電力公司及巴士營運商的盈利上限,政府同樣可以立例規管港鐵的盈利水平,以確保港鐵的票價不可無止境上升。
利用市民土地賺大錢違原意

雖然用作發展鐵路項目的土地的發展決策權在於政府,但擁有權是屬於市民大眾的,只是政府在發展鐵路項目時,往往都會把土地撥歸港鐵公司,以減輕他們發展鐵路項目時的成本,但現在港鐵公司卻把這些市民的土地用來「賺大錢」,這完全有違政府把土地撥歸他們使用的原意。

事實上,本港不少公用事業都有盈利上限的管制,當公司賺取超過規定上限的盈利時,公司需按百分比將部分盈利回饋市民用作減價之用。所以政府可考慮為港鐵公司設立一個盈利上限,一旦超過盈利上限的利潤會自動調撥到一個由政府成立的儲備基金,當日後遇到任何重大事件(如︰新冠疫情),令各交通工具營運者出現經營困難,屆時政府可從儲備基金中調撥部分金錢出來以協助解決經營困難。而在日常中,政府可從港鐵公司盈利中抽取一個百分比用作補貼市民日常的車費開支。這方案實是百利而無一害,一方面可幫助業界積穀防饑,一旦出現問題便可有額外資金支援業界,同時,又能夠補貼市民回饋社會。

其實「可加可減機制」確實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空間,其中一個問題癥結在於港鐵或政府的態度;市民大眾無法逼使港鐵公司降低利潤,筆者明白港鐵公司作為一家私人機構,根本沒可能以一個不求盈利的模式去經營鐵路。但在盈利極豐厚的情況下,港鐵公司應該考慮減少加幅甚至主動減價,而不是推出形形色色的優惠以加重營運成本,以上的建議可以減輕市民的負擔,這或許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同時,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的執政者同時亦是港鐵最大的股東,是否應該為市民的福祉着想,更主動地以不同的途徑去限制港鐵可賺取的利潤,同時開闢新途徑以港鐵的盈利補貼市民,令本港交通運輸生態發展更加平衡。
林偉文
灣仔區議會副主席
自由黨青年團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