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面對碳匯市場發展機遇 香港該如何準備?

2022-05-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的碳交易體系近幾年發展迅速,雖然目前暫未形成統一的市場,各國及地區紛紛開始建立區域內的和以市場化手段為主的碳交易體系,助力減排承諾的兌現,而各交易體系之間的連接也在不斷增加。面對碳交易市場的機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最近公布了對香港碳市場機遇的初步可行性評估,報告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

碳交易市場究竟是甚麼?潛力到底有多大?如果香港要做,又該如何準備?
內地ETS交易  累計逾8億人幣

這就要從碳市場的基本概念談起,目前碳市場有強制性碳市場(一般稱作ETS)和自願性碳市場(一般稱作VCM)兩大類。前者已經納入到各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在中國,政府指定了控排企業必須履行減排任務,這種稱為碳排放權交易或強制碳市場。後者則是在碳信用機制下,在自願碳市場購買碳匯以實現企業設定的自願減排目標。 

內地的ETS體系自二○二一年中啟動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累積交易額超過八億元人民幣,未來將覆蓋發電、石化、化工、水泥、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航空建材這八大行業,控排企業大約有八千至一萬家。

為了實現減排目標,自願性碳排放市場(VCM)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參與者一般是希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他們通過購買碳匯來降低或抵銷自身在商業活動上的碳排放。隨着全球愈來愈多企業提出了具有時間表的淨零排放承諾,令這個市場近年發展迅速,二○二一年全球自願碳排放市場(VCM)交易額首次超過十億美元,高品質的碳匯價格在國際市場往往可以達到每噸三十至五十美元。根據擴大資源碳市場工作小組(TFVCM)的預測,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全球需要在二○三○年前從目前的排放水平減少一半,並在二○五○年將排放降至淨零,這意味着相對於二○二○年,這個市場規模需要增加十五倍,到二○五○年增加一百倍,才能達成目標。
聯合各類專家  加強協作

故此,香港應該聚焦自願碳市場的商機,我們是區域內金融和專業服務的領先者,對接國內的碳資產和國際資本有着天然的優勢,絕對可以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行業經驗、資源整合上的能力優勢,制定出可交易的碳匯及衍生金融產品、交易方式和監管機制,引導環球資金參與區域和國家的低碳經濟轉型。而在機制設計方面,從解決市場的痛點着手是一個好的開始。目前各國的碳交易幾乎都面對一些相同的問題:一)碳交易不夠市場化,碳匯流通性不強;二)很多有需求的企業無法便捷地參與,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三)碳匯標準不一,供應量和價格之間往往信息不對稱;四)交易過程不透明,流程繁瑣等。

香港擁有獨特的人才優勢可以做好這件事情,但是碳交易市場需要跨部門和專業間的協作,既需要金融界的專家來設計增加碳匯金融屬性和流通性的機制,也需要環保和低碳科技專家來針對各行業的供需潛力,研究技術上如何生產出可被驗證和審核的碳匯。另外還需要數字科技、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專家,例如可以利用工業物聯網自動抓取碳匯的產生,如何確保正確的碳匯數據流轉到市場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碳匯交易的總體設計,例如可交易的碳匯標準,交易產品和便捷有效的交易機制等。

在全球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一個金融創新增長點,我們建議在大灣區先做一個試點,現在就可以把相關行業的專家聯合起來,探索一條可行的道路,讓香港能加快轉型,進入數字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高速公路,迎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新動力。
葉廣濤 
香港地球之友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