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趨完善 不怕「老無所養」

2022-04-18 00:00

貴陽市南明區一家照料中心,護理人員正在為老人測量血壓。
貴陽市南明區一家照料中心,護理人員正在為老人測量血壓。

(星島日報報道)有賴於內地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實際舉措,政府和社會機構領辦的養老院、老年食堂、康養社區等遍地開花,長者漸漸不再擔心「老無所養」,居家養老、城心養老等已漸成主流。
牀位三年後增至900萬

去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對外發布,從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等多方面強化養老服務工作。北京市西城區露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驛站有老年食堂每日為社區老人提供餐食,也有專人每日上門了解長者生活狀態,實時監測身體狀態,「我們都記錄在冊,為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也強調,到二○二五年,養老服務牀位總量達到九百萬張以上,設立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佔比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百分百等。
政策出台大派「定心丸」

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給不少內地長者吃下定心丸,緩解了子女的擔憂。相比過去變化較大的養老觀念,在內地「五十後」「六十後」長者身上顯現,有了政策支持和經濟實力,他們開始不靠子女,積極主動計畫養老生活。

四川宜賓人鄧先生已規劃好晚年生活。買房車帶老伴環遊中國以後,他將住進成都市錦江區養老社區,和子女相距僅兩公里,緊鄰李劼人故居等公園,三甲醫院和生活廣場環繞,還有社區執業醫師上門診療,「除了國家的醫療保險,重疾醫療保險我們自己也買好了,挺放心。」

此外,各類機構也已開始布局旅居療養等新興養老方式。去一個地方邊住邊生活的旅居,在內地長者群體中增長迅速。以三亞為代表的旅遊城市,開發本地化服務,在度假酒店中,將長者的吃住玩一體全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