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政府應疏導在家確診病人及市民恐慌

2022-03-06 00:00

日前青衣方艙醫院竣工交付,為香港增添約四千個隔離單位,我們非常感謝內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隔離檢疫設施建設組日以繼夜,分秒必爭的落實中央援建香港臨時隔離治療設施建設相關工作。中央支援香港建設四處方艙醫院(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日後四所方艙一併落成,可為港提供一點四萬至一點七萬個隔離單位。

只是對比香港近日確診屢破新高,筆者執筆當日(三月二日)確診宗數便已高達五萬五千三百五十三宗,隔離單位的供應,遠遠滿足不了目前需求。香港醫療體系早已不勝負荷,還要預留牀位給高危人士,我們可以預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居家隔離勢所難免。
團體樂意借營地隔離

香港人煙稠密,居住環境擠逼,並非每人都宜居家隔離,如劏房戶、斗室戶,又或者家中有老、幼的高危家庭。在有限的隔離條件下,很多家庭往往變成了「一人確診,全家染疫」。筆者聽過有初步確診者,為了不想家人和鄰居被傳染,寧願一連三日在廣東道一條隧道內露宿街頭。在此筆者建議政府盡快聯絡一些管有康樂營地的團體,無論是慈善團體、青年團體,或是宗教團體,與他們商討借用他們營舍作為隔離用途。筆者曾與一些基督教機構聯絡,他們都很樂意提供援助,借出營地,有些甚至建議出租他們旗下酒店等設施以應急。其實我們該用盡一切可行方法尋覓及/或建設合用的隔離單位,尤其稍後推行全民強檢時,隨時會有數十萬或以上的確診人數,到時我們「早發現」卻不能「早隔離」,徒然事倍功半。

然而,增加隔離單位也只是硬件的增強,我們還要有不同的軟件配套,包括提供足夠的護理人員。我們要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如護理學生及前/退休護理人員,以及招聘臨時工作人員、義務工作者,甚至向中央尋求支援,增撥合適護理人員來港,擔任前綫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策劃統籌、物流支援、訊息協調等管理工作,以免由於訊息混亂而窒礙隔離設施的流轉,隔離人士既得不到適當支援,苦不堪言,等待隔離人士又盼營無期,滯留家中。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第五波疫情死亡個案中,有九成一屬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種者。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人士,他們的死亡率,相對本港整體人口來說,是百分之零點零三;至於未完成接種疫苗者,他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零點二七。至於八十歲或以上長者,已接種兩劑或以上疫苗者死亡率為百分之零點二七,而未完成接種疫苗者死亡率則為百分之四點三四。

對此,我們不用過於擔心確診者未能進院接受治療和隔離,因為只要完成了接種兩劑或以上疫苗,很多居家確診者經服藥後一兩周便可康復。所以,對於居家的確診者,港府應向他們提供有效的資訊、藥物和援助,使他們不致孤立無援,反倒可以安心在家抗疫。
宜邀醫生在綫診症派藥

為此筆者建議政府聯絡或發動全港的西醫、護理團隊和中醫,加強提供在綫診症服務,並協調藥物派送,盡速送到有需要的病人手中。以及邀請不同領域的醫護專家,如老人科、幼兒科、胸肺科、心臟科、腫瘤科等專家團隊,製作不同的數分鐘短視頻,透過香港電台或其他電視台的大氣電波每日播放,為普羅大眾提供針對性的資訊和培訓,教導他們基本的醫護知識,以自顧及照顧不同情況的確診和密切接觸者,如老人、幼童、孕婦、長期病患等,避免感染家人或失去黃金救治機會。譬如確診後若感到不適,應如何用藥?何時是緊急情況需要尋求醫生診斷?甚至應立時送往急症室?其實坊間已有個別團體(如傑出青年協會等)或個人(如林順潮醫生等)製作了些資訊視頻,只是大都在網上流傳,對於少上網的長者和普羅大眾,幫助始終有限。政府如可協助將這等資訊在電視播放,必能大收果效,大家居家抗疫也較感到踏實和安心。
發放政策訊息勿「擠牙膏」

隨着疫情持續,確診人數攀升,各行各業受到影響,商企縮短營業時間,甚或停業,民心難定,處處排隊搶購日用品和防疫物資,貨架清空。加上坊間傳言港府快要實施「禁足令」,大家聽信傳言,爭相搶購囤積,實在難以安心,對於手停口停的打工一族,更感憂慼。幸得特首強調不會推行不出不入的全城禁足或封城,而會考慮香港實際情況和需要,加上中央利用鐵路運輸物資昨日首輪抵港,相信市民毋須再恐慌搶購食品及日用品。

不過筆者還是強烈建議港府任何重要政策,絕對不宜「擠牙膏式」的向巿民透露揭示,免徒添巿民大眾之疑慮和恐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日後若要實施「禁足令」或「限足令」,不論日子長短,港府應妥善制訂合宜方案,確保香港金融巿場和運作不受影響,亦要把民生的影響減致最低。

容永祺 (個人意見)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