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動態清零」必須堅持

2022-02-05 00:00

變種病毒Omicron大面積在港蔓延,重災區葵涌邨外,其他多區亦紛紛出現確診個案,湧現多條隱形病毒傳播鏈。第五波疫情彷彿望不到盡頭,本港上月初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農曆年食肆、年宵生意和大型活動也隨之取消。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堅持落實「動態清零」尤其關鍵,政府必須在不斷調整及完善防疫措施及體系下,盡力遏制第五波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安全,為爭取與內地早日免檢疫通關創造條件。

我們需要清楚地明白,「動態清零」不等同於「零感染」,而是要求在常態化防控階段,迅速控制個案病例,快速精準撲滅疫情,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堅決防止出現疫情社區持續傳播。在沒有出現本地案例時,保持高度警惕,嚴防外來輸入;在出現本地案例時,需要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堅持「動態清零」,既能有效控制疫情發生與擴散,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和死亡,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又能最大限度縮小疫情影響範圍,減少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可以說,「動態清零」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能夠讓我們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有力保障香港市民們的生命健康和香港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香港必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疫情發現一例就徹底撲滅一例。

不少陷入抗疫疲憊的人們開始鼓勵「與病毒共存」,尤其是西方媒體更是抹黑唱衰香港抗疫政策「只顧清零,完全不顧經濟發展和市民生計」,事實並非如此,多國防控實踐證明,過早解封將導致疫情反彈、重症和死亡增加。主張「與病毒共存」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已經解除了口罩令,亦沒有疫苗氣泡,但是這彷彿是一場「賭局」,英國日增確診病例高居不下,上月十九日再多四百三十八人死亡,創下一年來最高單日死亡人數。另一邊的美國也如此,平均日增新冠感染病例近一百五十萬,日增死亡病例近四千例,現在美新冠感染病例已超過七千多萬例,死亡超過了八十八萬例。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採取「與病毒共存」,是真正的不負責任,將百姓的生命健康當作兒戲,經濟固然重要,但若市民們連生命都丟了,還從何談經濟發展?香港絕不能犯如此本末倒置的錯誤。

反觀堅決奉行「動態清零」的內地,全球抗疫成效最為明顯,近兩年中國的抗疫實踐證明,正是「動態清零」政策使中國不斷控制局部階段性疫情。如今中國復工復產、經濟回升、數據向好、貿易增加、GDP增長,全國百姓的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在進入秋冬季後,中國本土新冠疫情已經波及全國二十一個省份,雖然Delta變種病毒導致傳播迅速蔓延,但得益於「動態清零」政策,通過對疫情發生地區有序開展核酸檢測、快速排查風險場所人群、強化重點人員的隔離管控、狠抓醫療救治和感染防控,疫情的防控效果得以很快顯現。這些事實都說明,「動態清零」並不會對經濟造成衝擊,是行之有效的抗疫政策。

無論從甚麼角度看,「動態清零」都是最適合香港的策略。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還在增長,病毒多次變異,Delta變異株仍在廣泛傳播,傳播能力更強的Omicron變異株又成為目前主要流行毒株,香港的「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另一方面,近期香港本地疫情呈現傳播鏈條多、局部散發和大規模聚集性特徵並存的情況,「內防反彈」任務仍然艱巨,尤其香港長者的接種疫苗率又偏低,萬一放棄抗疫,後果不堪設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堅持「動態清零」,正是一種有效的防控策略。況且,祖國內地已經證實了「動態清零」的作用,要想盡快通關,香港也必須保持和內地一樣的防疫政策,以確保通關後兩地市民的健康和安全。

「動態清零」並非代表一成不變,當然要取決於全球疫情的走勢、病毒變異情況、疾病嚴重程度的變化,以及本港疫苗接種覆蓋率水準等多種因素。但是,在目前疫情還如此嚴重,接種率尚未全面覆蓋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盡早切斷傳播鏈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動態清零」是有着不低的成本,但怎樣也高不過市民健康的損失。兩弊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經濟和民生困難是暫時和局部的,只要盡早控制住疫情,保住抗疫大局,恢復經濟恢復民生將是必然。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