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住納米樓住劏房同樣悲哀

2022-01-29 00:00

香港樓價貴租金高,影響幾代人的生活。
香港樓價貴租金高,影響幾代人的生活。

最近政府有些房屋新政值得支持。去年十月立法會三讀通過劏房租務管制相關法例,今年一月生效,法例規定首兩年租期結束後,續租時業主可加租一次,幅度不可超過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樓宇指數百分率變化,另設一成封頂機制,總算開始有保護劏房租戶的租金管制措施。

發展局去年也採取行動,把人均居住面積目標,由之前的一百六十一方呎,提升至兩百一十五至兩百三十七方呎,然後落實政策,新招標的屯門住宅地,加入單位面積最小須兩百八十方呎的條款,未來還會擴大至其他官地及港鐵項目,甚至延伸至補地價項目,希望早日告別納米樓。

劏房和納米樓的問題同樣悲哀,我們小時候有板間房,也是幾十至一百方呎的面積,現在劏房是當年板間房的變奏,雖然現在有四幅牆,私隱度較高,但狹小的居住面積,六七十年以來都沒有變過。窮人住劏房,即使中產略為寬裕,也只能住一二百方呎的納米樓,名義上有自置居所,但劏房與納米樓的共同點,是居住環境極其擠逼,空間狹小,孩子在這種環境長大,對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有影響。

相對劏房和納米樓,房委會和房協興建的公屋,有每人居住面積的要求,相對還大一點,生活環境不但比劏房好,甚至比花了數百萬買回來的納米樓更好。香港一個國際大都會,居住環境這樣差,不但國際形象大受損害,對數以百萬計市民的生活,也有實質影響。

香港缺乏土地、缺乏房屋的問題,根深柢固,我對現行各種可大力開發土地的所有方案,都全力支持,從「明日大嶼」到「北部都會區」,即使有人說是「畫餅」,但我覺都是走出規劃的第一步,希望來屆政府能積極造地,賣地建私樓,覓地建公屋、居屋。由於多年供應短缺,累積房屋需求已很大,輪候公屋家庭超過二十五萬戶,想買私樓、居屋而買不到的家庭數以十萬計,若維持現行房屋政策,許多人都會感到絕望。

來屆政府要重造置業階梯。我自己小時候也是住公屋,在公屋長大,當時也抱怨公屋環境,但當年的公屋也勝過今天的劏房,我們在公屋長大的一代都是這樣的歷程︰在公屋居住,儲錢買居屋;過了一定年齡,收入增加,積蓄也累積了更多,就轉買私樓;收入再增加,就細樓換大樓。居住環境不斷改善,人也有努力的目標,希望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環境。

但現在私樓樓價超貴,二三百方呎的市區私樓,售價可以千萬。輪候公屋,遙遙無期。居屋數量也極少,年輕人單是解決住屋問題都感到絕望,躺平心理愈來愈強。

我對來屆政府,特別是特首抱有很大期望,香港住屋問題是最重要的深層次矛盾,影響幾代人的生活,甚至生計。社會對高樓價、高租金怨聲載道。希望來屆特首能快速行動,拿出具體政策,短時間內增加供應,切切實實解決市民面對的難題。

鄭錦鐘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