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改革開放由改變思維開始

2022-01-17 00:00

  二○二一年十二月六日,《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在禮賓府舉行出版典禮,典雅的長廊特別設立了一個圖片展覽。看着那些烙下時代印記的珍貴照片,不禁令人回想起那個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改革時代。

我早於一九八○年已到深圳講學,一九八三年廣州暨南大學想開設金融系,我自動請纓講了一個星期自己翻譯編寫的經濟學課程,成為第一位向內地高等學府講授西方經濟金融知識的香港老師。

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親歷者,我目睹了國家由一窮二白,到如今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的非凡歷程,及後擔任這卷專題志主編之一,更有機會系統性地整理香港在國家改革中的參與。其間一個纏繞心頭的問題是︰香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是甚麼?除資金、技術和經驗之外,我認為最不應忽視的一點,便是思想。

一九八四年,國家向國際招標開採北部灣石油,我負責為六位中方高層管理人員做經濟管理培訓,開始時他們認為,長遠而言石油價格必定上升。我隨即表示,市場價格是供需關係決定,並且可升可跌。他們看來一時難以接受,不過很快就從實踐中印證了這番理論,當時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同時投標的外資公司發現北部灣只有石油氣,加上開採成本太高,最後決定退出。

事實上,不少內地企業領導當時仍抱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陳舊觀念。當我介紹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學說時,談到經濟行為都是從自利出發,不少學員都會提出質疑,強調領導是「為人民服務」,不敢突破公有制的窠臼,直到鄧小平一九九二年南巡時一錘定音:「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就是這樣,現代經濟學說,透過香港學者之口,逐漸在神州大地傳遍開去。經過四十年的上下求索,今天中國已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不少內地同胞已成為擁有國際視野、熟悉環球經濟和市場規律的世界公民。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全書逾一百萬字,詳細記錄了香港推動國家從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這四十年間,在港人的協助下,內地的思想慣性逐漸改變,帶來觀念更新、制度變革,從而釋放了巨大的經濟活力。

鑑古知今,啟迪未來。現時國家深化改革正在全速推進,大灣區制度創新更是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任務,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冀香港能為國家帶來更多的思想啟發和制度創新!
劉佩瓊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前副教授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主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