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 「縮班殺校」再牽動教育界

2021-12-21 00:00

■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加上移民潮持續,導致中小學收生不足,面對「縮班殺校」危機。
■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加上移民潮持續,導致中小學收生不足,面對「縮班殺校」危機。

(星島日報報道)二○二一年新冠疫情未散,教育界在「結構性」學齡人口下跌、教協解散、大學爭議不休,猶如重新「洗牌」,本報將一連三天回顧今年教育大事。在出生率持續下跌與移民潮夾擊下,「縮班殺校」再次牽動教育界,東區兩所中學收生不足,須申請發展方案;教育局更帶頭「殺校」,停辦兩所官校應對。有中學校長期望,當局調低每班開班人數,以免「殺校」影響教育質素。(三之一)
在出生率下跌、移民潮持續,加上跨境生無法來港等不利因素下,嚴重影響中小學生源。教育局承認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屬「結構性」,過渡性的紓緩措施已無法扭轉,預警中小學均面對縮班殺校危機。「縮班殺校」多年來是教育界無法承受之痛,新學年卻無法幸免,當局先後決定逐步停辦香島道官立小學及龍翔官立中學,以爭取辦學團體停辦、跨區重置或整合收生不足的學校。
兩官校先後停辦

收生不足已逼在眉睫,東區的閩僑中學及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今學年僅開辦一班中一,須向當局申請發展方案「救校」。閩僑學校發展顧問葉淑婷向本報指,已與教育局溝通,料於明年進行特別視學,「明白以往視學成功率不高,但學校對教師很有信心,我們會盡力做。」明愛亦強調無意放棄任何屬校,會否合併將視乎日後發展而定,亦全力為柴灣馬登基金中學積極尋找可行發展方案,包括與明愛社區書院合辦課程。

中文中學聯會主席、中學校長梁冠芬認為,本港教育因高中課程優化、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內容變得豐富,教學模式趨向多元,與其簡單地以殺校來解決,不如藉此時機調低每班開班人數,讓教師能更貼身地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及心靈健康,「殺校衍生的不僅是教師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校累積智慧和經驗,將無法承傳下去,對教育會造成深遠影響。」

梁冠芬續指,教育是長遠事業,應從更宏觀角度考慮整體情況,調整每校派位人數、每班人數比例,亦應考慮重新劃分校區,更可進一步考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不影響本港學生的前提下,容許大灣區中小學生來港就讀。他又建議區內人口不足且長遠不會出現變化的學校,可考慮遷入北部都會區,避免殺校。
五校下學年「落車」

學齡人口下跌,更直接導致中學因近兩年取錄達標學生人數不足,無法維持原來的教學語言安排。本報早前發現,至少有五所原先全開英文班的中學,在下學年「微調」新周期須「落車」,包括循道中學、梁式芝書院等;當局以為免「家長錯誤理解」及「引起不必要的揣測」為由,拒露透露相關數據,更讓學校在下月升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首日遞表前,始更新《中學概覽》,有升學專家批評對家長選校造成不公。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