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個別區域珊瑚輕微白化

2021-12-1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漁護署公布今年的珊瑚礁普查結果,指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其中橋嘴洲北覆蓋率逾八成。不過,調查發現個別地點錄得珊瑚白化的現象,但影響程度僅屬輕微及只限於局部地方,而所有普查地點均沒有破壞性捕魚作業痕,於個別地點發現有棄置漁網的情況,影響程度屬輕微,漁護署將安排承辦商清理。

普查於今年六月展開,為期五個月,普查範圍由北面的東平洲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島。在三十三個普查地點,九個位於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印洲塘及東平洲,涵蓋本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長的地方,記錄珊瑚覆蓋率和健康狀況,並記錄預先訂定的指標品種,包括二十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

各個普查地點錄得的珊瑚覆蓋範圍由百分之十點四至八十二點九不等,有十五個地點錄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珊瑚覆蓋率,其中五個地點位於海岸公園,而橋嘴洲北更錄得最多的珊瑚覆蓋範圍,有百分之八十二點九。

漁護署又指,珊瑚礁普查除記錄珊瑚覆蓋率和健康狀況,潛水員亦要記錄預先訂定的指標品種,包括二十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該次普查錄得十九個指定指標品種,最常見的為眉魚、蝴蝶魚、石斑、海膽、海參及寶貝螺,而大部分地點所錄得的品種數目都很多。大部分石斑、眉魚、細鱗和笛鯛都在西貢牛尾海和香港東北水域,包括印洲塘海岸公園範圍內的普查地點發現。

署方又在十三個地點進行「珊瑚檢視」,今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數為四點一五,與去年相若,顯示珊瑚健康狀況良好及持續穩定。

不過,漁護署指,普查期間發現個別地點錄得珊瑚白化現象,但影響程度僅屬輕微及只限於局部地方。另外,所有普查地點均沒有破壞性捕魚作業痕,惟在個別地點發現棄置漁網情況,影響程度同樣僅屬輕微。

署方表示,今年參與普查的義務潛水隊共有一百零九支,潛水隊員超過八百人,人數約是一九九七年首次舉辦普查的二十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