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明日大灣區 誰領風騷?

2021-11-01 00:00

隨着橫琴、前海兩份重磅中央文件相繼出台,加上港府「北部都會區」規劃公布,香港已進入了大灣區發展的高速公路。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克服不同行政區在體制法律、行業規則以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是大灣區成功的一大要素。為此,習近平主席多次對大灣區建設作出指示:「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在中央的協調推動下,目前制度創新已初露鋒芒︰橫琴將實行史無前例的「雙主任制」,由粵澳兩地政府「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前海將推進以法定機構承載部分政府區域治理職能的體制機制創新;南沙諮委會及服務中心亦已設立,首次讓香港的商會和專業團體直接參與國家新區的建設。

在此大氣象之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團結香港基金,以及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舉辦了南沙粵港合作的高規格網上論壇,分享穗港雙城的發展機遇,探討大灣區合作的新模式。

預期大灣區日後的發展,並非純粹將內地一套搬來香港,或將香港一套移植內地的舊模式,而是透過共同探索,創造一種新的「大灣區模式」,作為國家深化改革的「試驗示範」。這方面,讓我想起歐洲的經驗。

歐洲融合曾經遙不可及,但通過各方努力,由煤鋼共同市場,到貨幣聯盟,到經濟共同體,再到現時的歐盟,儘管經歷風雨,但仍不失為世界最成功的區域融合案例。為了促進貨物、服務、資金及人員的流動,歐盟為近八成五的貿易商品類別設立了產品標準和技術規範,逐步形成了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歐盟標準」。

相對歐盟二十七國,粵港澳三地均在一國之內,大家的關係絕非零和競爭,而是互利共贏,只要增強區內城市之間的溝通互信,相信一定能發展出一套「大灣區標準」,甚至成為一種可以參考複制的「大灣區模式」,為區域協調發展及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

自古以來,好謀無斷者錯失良機,有勇無謀者難成大事。在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中,既要全社會的團結和參與,更要從政者的智慧、胸襟和魄力。香港與大灣區的未來,還看今朝!

鄭李錦芬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