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接種「第三針」大勢所趨

2021-10-30 00:00

隨着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持續肆虐,不少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仍中招新冠病毒。時間原因再加上變種病毒破壞力強大,疫苗保護力下降,全球不少地方都倡議推動接種第三針,日前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接種傳統滅活疫苗的長者應打第三針。科興發言人亦表示,所有種類的疫苗在完成基礎免疫接種後六個月,抗體水平顯著下降,接種第三針「可能是必須的」。由此可見,接種第三針已是大勢所趨,香港社會要做好準備。

當全球愈來愈多國家的人民完成了七成或以上的新冠疫苗接種之後,追加第三針也逐漸受到世人關注,它可以增強人們的抗體水平和免疫力,對高風險群體和老年人尤有幫助。以色列、英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早在數月前已推行第三針接種。近來,河南、浙江、福建等省份也紛紛帶頭,啟動第三針接種。雖然兩劑疫苗接種後在預防重症、預防死亡等方面效果顯著,但抗體有一定的半衰期,當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不足以起保護作用,這時再次接種疫苗便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和提高抗體水平。根據智利衞生部研究,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後,對有症狀感染者的保護率將從五成六提升至百分之八十點二,對需要住院病例的保護效果從八成四提高至八成八。根據以色列的研究顯示,六十歲以上接種者打第三針,對於感染和重症的保護能力分別可以高出四倍和五倍多。

時至今日,不少人還在憂慮「第三針」的安全性,並沒有必要。全球範圍內,不少高危人群接種了第三針後都沒有不良反應,不論是接種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第三針,均取得一定效果。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日前參加了第三針臨牀測試,在接種後,抗體由兩位數飆升至上萬。對於普通人來說,第三針一般是在第二針完成後半年內接種,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水平能夠快讀大幅提升,預示疫苗保護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安全性也更高。先前未將第三針提上議程還有一個原因是擔心疫苗供應不足,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日前表示,「本港的疫苗供應充足,一旦決定接種第三針,各區接種中心會作出相應配合。」

目前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僅約六成八,仍未達到七成的目標。尤其長者接種率低,又是染疫高發人群,政府必須想辦法提高長者接種率。長者不願接種,主要是對疫苗副作用存有疑慮,政府應該積極作為,為長者提供清晰的選擇疫苗指示、在社區開展疫苗科普講座、讓流動接種站進社區,為長者提供一切最大的方便。同時,社區也要積極號召,可以對已接種的長者送出日常生活用品等作為鼓勵。「接種第三針」和「谷長者接種」必須雙管齊下。

通關是全港心願,近來政府正逐步商討「通關碼」,《施政報告》也已經指出未來香港發展的新方向,相信距離通關不遠。然而,我們要考慮到,一旦通關,香港人流量劇增,或是市民需要回內地進行商業、學習往來等,難說是否會再出現個案,這時疫苗便是保護自己的最好選擇。政府必須傾盡所能鼓勵市民接種疫苗,讓香港社會的保護屏障更快建立;當然,亦需要市民們的主動積極配合。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