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按公共利益 擴建醫學院 解醫生短缺

2021-10-04 00:00

香港醫生嚴重缺短,人所共知。醫生不足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只能依賴公營醫療的巿民,例如:一生為社會貢獻的長者在晚年五癆七傷、需醫療照顧之時,輪候多時才能得到診治;基層婦女擔心一旦患上嚴重的婦科疾病,如乳癌、子宮頸癌,等候公營醫療服務太長,危害她們的生命健康,更不能照顧家人;亦有病人在等候期間病情惡化,以致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未能體現最重要的病人權益——治療權。



港大申綠化地改建 涉醫科培訓



雖然政府建議引入合資格的海外醫生作暫時紓緩,但長遠而言,必須持續增加培訓本地醫科生。事實上,政府於○九年起,一直增加醫科生學額,由當年的二百五十名逐漸增至預計日後每年六百名。不過以現時兩所大學醫學院原有的空間及設施,實在難以容納新增醫科生人數,必須擴建校園才能應付,同時亦需要更多空間擴展教學設施,才能令醫學教育在教師及學生的互動中進行,加深醫科生對醫學的了解,提升教學質素,造福未來的病人。



據悉,港大醫學院正在向城巿規劃委員會(城規會)申請將薄扶林沙宣道三號東面一幅斜坡上的政府土地,由「綠化地帶」改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釋出土地興建新教學大樓,以應付上述對培訓更多醫科生的需要。另外,新建的大樓內將設有先進、尖端的生物、大分子複合物、幹細胞、濕化學、軟組織及動物等實驗的實驗室大樓,屬四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的第三級別。須知道醫療研究是病人治療的基礎,必須推陳出新、與時並進。港大醫學院新設這些實驗設施定能為病人獲得更佳的治療作出貢獻,尤其是幹細胞的研究,有助研發對罕見疾病及癌症等危疾重病的治療。



城規會將於十月中審議上述改劃申請。此項申請涉及公共利益,理應順利通過,卻仍引來當區居民及關注人士反對,理由包括:質疑選址、在斜坡上建築的風險、擔心實驗室泄漏引致生物風險等。現時選址鄰近港大醫學院及作為教學醫院的瑪麗醫院,絕對合理。至於建築風險,香港的工程師習慣應付困難的地理環境,絕對有能力解決技術問題。對於生物風險的擔心,須知道計畫中的實驗室未屬最高風險級別,只要按照衞生署制定的《臨牀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引》和其他相關的標準,新建大樓內的實驗室定安全運作,無需憂慮。事實上,港大醫學院一直有運作其他同級別的實驗室,亦未出現任何風險事故。



改劃與否休也考慮社會利益



對於有意見指擬建大樓位於「綠化地帶」上,擴建工程可能影響環境,而改劃「綠化地帶」又容易引發爭議。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文件」)在「綠化地帶」的定義上,確實列明「根據一般推定,此地帶不宜進行發展」。不過應注意的是,「文件」的目的為「提供一些基本指引,確保在規劃過程中,政府可保留足夠土地進行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提供合適的公眾設施配合市民需要」,並在前述發展的目的以外,為「保育自然景觀和生境」及其他可提高巿民生活質素的規劃範疇提供指引;另外「文件」將「綠化地帶」歸入為保育自然景觀及生境而劃定的土地用途,而自然保育政策是「規管、保護和管理本港的天然資源以維護本地生物多樣性,並在考慮社會及經濟因素下,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推行」。



從「文件」整體來看,當社會有發展需要,並在評估及考慮生物多樣性的情況後,「綠化地帶」亦可改劃作其他土地用途,而並非神聖不可侵犯的。若從這角度來看,「綠化地帶」實在可被視為未被使用的土地,在符合公共利益及出現社會需要時,可以改劃用途以釋放土地資源。



期望城規批准是次申請



是次擴建而擬改劃的「綠化地帶」,若具特別生態價值,城規會應當仔細考慮。不過,如純粹因為原土地用途為「綠化地帶」便反對改劃,無疑是無視社會整體需要及公共利益。當然,擴建工程無可避免改變現時景觀,但可以透過美化新建大樓以作補償,並不應因此而反對。



港大醫學院擴建,涉及公共利益,能滿足基層巿民及病人對醫生人手及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需求,並便利醫學生及醫學院教職員於醫學院及教學醫院之間往返。期望城規會考慮到新大樓可以為醫學教育及研究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設施,惠及社會,以病人及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批准是次申請。



何喜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