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真小人假英雄 媒體勿淪政治機器
2021-09-30 00:00畢業於耶魯大學碩士課程、登上國際時尚雜誌,「屋邨仔」出身、做過電競評述員;高考成績未如理想,先讀副學士一年,才再入大學,九十後青年才俊二十八歲便有此「成就」,驟眼看以為是「人生勝利組」的勵志故事;然而,這個故事主人翁是身處美國的逃犯羅冠聰,他的精采人生並不是關在監獄中他的黑暴「手足」可以分享到的精采。他的精采更是建立在別人的悲劇甚或愚昧上。
不折不扣的賣國者們,本應受人唾棄,卻搖身一變成部分人眼中的「英雄」,造成這種價值觀錯亂,外媒以及部分香港媒體實在「應記一功」。過去一段日子,不少媒體因為不同理由,角色由觀察者、報道者,轉化為參與者,甚至是政治理念散播者。這些媒體,視新聞操守和道德如無物,打着新聞自由幌子去宣揚偏狹的政治理念,甚至美化暴力,成為暴徒的喉舌,已停刊的《蘋果日報》,以及一些「立場」極為偏頗的網媒自然是當中的佼佼者。例子不少,將縱火犯描繪成「火魔法師」、專訪名為「屠龍隊」的極端暴力示威者,為他們的暴行開脫,甚至專訪包括羅冠聰、梁繼平等涉嫌干犯嚴重罪行的逃犯,任由他們表達單一又偏頗的歪理,把傳媒變成了政治宣傳甚或造假機器。
執筆之時,香港電台剛向旗下員工發出《香港電台編輯政策及流程》文件(編輯指引),內容涵蓋十三項編輯政策,當中特別強調必須尊重和維護憲制秩序和「一國兩制」,並有責任遵守所有香港法律,維護國家安全。除此以外,港台在是次的指引中亦特別強調,須恪守真確準繩、公正持平、不偏不倚、共融和創新的編輯信念等等;指引另外表明採訪人員不可向示威者作任何提議或要求,以免出現「扮演」活動等;報道有關逃犯、疑犯及已被定罪的人,製作時需小心謹慎,而且事先必須上報高級管理人員等。
港台今次的編輯指引,專業而全面,包含不少做傳媒的ABC(基本要求),可充當大學新聞系教材。港台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更遭監管機構多次警告。猶幸在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機構內隨即出現新氣象。港台可以做到,其他新聞機構當然也可以做得到。媒體重拾專業,並且堅持以事實為依歸去報道,自身的公信力才能逐漸挽回,重新贏得市民的尊重。至於那些背叛者、賣國者欺世盜名的故事,應予以一一戳破!
原姿晴
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