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龍列「瀕危」 鯊魚面臨「滅絕」

2021-09-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在法國馬賽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上周六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中科莫多龍列入「瀕危」、鯊魚和魔鬼魚等物種更面臨「滅絕」威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了全球十三萬八千多個物種受到威脅的風險,其中三萬八千五百四十三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世上最大蜥蜴科莫多龍正日益受到氣候變化威脅,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預計在未來四十五年內,全球升溫和隨之而來的海平面升高,將使科莫多龍的適宜棲息地至少減少三成。受人類活動影響,牠也面臨棲息地喪失的威脅。

更新的名錄還顯示,三成七的鯊魚和鰩魚(俗稱魔鬼魚)物種面臨「滅絕」威脅,這表明世上大部分海洋,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些物種都被過度捕撈,還有部分受到棲息地喪失和退化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

在重新評估的七種吞拿魚物種中,四種數量出現恢復性增長的迹象。主要用來做壽司的大西洋藍鰭吞拿魚,由「瀕危」連降三級至「無危」;南方藍鰭吞拿魚由「極危」下調一級至「瀕危」,長鰭吞拿魚和黃鰭吞拿魚則列為「無危」。這些吞拿漁獲得降級主要得益於相關國家實施了更具可持續性的捕撈配額,並成功打擊非法捕撈。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奧伯勒指出,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個強有力的訊號,儘管海洋生態環境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但如果各國真正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物種數量是可以恢復的,而人類生活與生物多樣性問題緊密交織在一起。

紅色名錄從二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編製,是全球動物、植物和真菌保護現狀最全面、最權威的名錄。名錄將物種劃分為九個等級,按嚴重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數據缺乏、未予評估。

四年一度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本月三日至十一日在馬賽舉行,主題為「同一個自然,同一個未來」。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自然保護組織。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