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耶魯—國大學院」2025停辦

2021-09-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日前突然宣布創辦僅十年的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當地簡稱耶魯—國大學院,Yale-NUS),明年起停止收生,令不少師生和校友震驚、不滿。近一萬四千人網上聯署請願,要求大學收回決定。耶魯—國大學院於二○一一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是耶魯大學建校三百餘年來首個在海外展開設的學校,倡導博雅教育。獅城《海峽時報》分析學院停辦原因,包括國大尋求自設學院提供博雅教育、學院經費未夠充足、學術自由等理念有爭議。

國大八月二十七日宣布今年八月入學的耶魯—國大學生是最後一屆,他們將可以按計畫完成學業,而這屆學生二○二五年畢業後學院便會停辦。國大稱,將合併耶魯—國大和該校二十年歷史的國大博學計畫(USP)的特點,成為一所尚未命名的新學院,為更多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博雅教育。新學院將於明年開放。

許多學生、校友和教職員工對校方未有事先諮詢相關利益者表示憤怒和不滿。其中一個由耶魯—國大和其他國大學生發起的網上聯署,有近一萬四千人參與,他們不滿校方作出決定後才通知,呼籲大學撤銷決定,「逆轉合併」。將於明年畢業的學生林敬洲對《聯合早報》說,國大可探討其他方式來達到它想通過「合併」取得的目的,沒必要「關閉」學院。

國大校長陳永財表示,國大為耶魯—國大學院在過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並認為這段經歷有助於重新構想國大的本科教育。他補充說:「通過我們寶貴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對跨學科重要性的堅定信念促成了新學院的建立。」陳永財形容耶魯—國大停辦和與博學計畫合併是「進化」。

耶魯—國大是新加坡第一所文理學院。根據國大和耶魯二○一一年簽署的協議,允許任何一方在二○二五年結束協作。陳永財於今年七月通知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有意成立新學院。蘇必德發表聲明,向新學院致以最好的祝福。

《海峽時報》訪問校方決策者、學生、舊生和教職員,認為關閉學院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主要是國大希望自設學院提供博雅教育、經費問題和學術自由等方面的爭議。耶魯—國大董事會成員陳慶珠說,國大認為跨學科學習是讓學生為將來做準備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合併耶魯—國大和博學計畫,成為容納更多學生的更大學院。陳慶珠說,另一個考慮因素是耶魯—國大的財務可持續性。根據耶魯—國大網站,截至今年三月,其捐款總額約為四億三千萬坡元(二十四億九千萬港元)。相比之下,美國私立文科大學衞斯理大學學生人數是耶魯—國大的三倍,捐款達到十一億三千萬美元。

另外,有人質疑政府對耶魯大學教師堅持學術獨立的態度,以及支持言論自由、性小眾等立場感到不安。早在二○一○年宣布設校時,美國耶魯教職員已對新加坡耶魯—國大的學術獨立性和新加坡言論自由受限表示擔憂。五年後耶魯—國大校園正式開幕時,總理李顯龍說學院要取得成功,就要有適應亞洲地區背景的課程和精神。

兩年前學術獨立問題浮面,一個題為「對話與異議」的跨學科課程遭臨時取消,事件還在國會被提出討論。時任教育部長王乙康批「動機不純」,並指課程內容包括製作抗議標語牌、與社運人士對話、觀看香港社運人物黃之鋒導演的電影等等,可能讓學生觸犯法例。陳慶珠則否認改辦新學院是出於政治因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