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電子測驗 識別輕度認知障礙

2021-08-2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不少長者有時會較健忘,偶爾出門忘記帶鑰匙,不過日常生活仍能自理,家人都以為年紀大,無記性乃常事,但其實可能出現早期認知缺損。目前早期認知缺損和輕度認知障礙被視為臨牀前期退化,而從輕度認知障礙惡化至認知障礙症,一般約十五年時間,隨時間轉差,嚴重病徵出現,到求醫時才發現患病。許多傳統測試都未能區分早期認知缺損和正常老化,有理大學者就研發電子測試,透過十五分鐘的測驗,以高達八成六的機率,正確辨識輕度認知障礙人士,以便及早預防,減慢衰退。

衛生署資料顯示,香港每十名七十歲或以上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暫時無藥物可醫治,一旦確診,只可透過訓練減慢惡化。及早發現出現認知障礙症的病徵最為重要,不過大部分市民以為年紀大,無記性實屬正常,使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時期。數年前,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慧東設計一項測試「香港警覺性及記憶篩查」,近年轉化成電子測試,可及早找出臨牀前期早期認知缺損,以及輕度認知障礙(MCI),並建議預防做法。

系統建基於同名的紙本測試,改為網頁版本,免除下載程式的步驟。測試就專為社褔機構而設,讓機構更快分辨有需要人士。馮慧東表示,十五分鐘的測試可評估測試者的四種能力,即專注力、延遲回憶、視覺空間感及文字記憶,透過記憶十六組詞彙和指出指示方向等,以四十分為滿分,系統可自動計出分數,分析測試者屬於正常、早期認知缺損、輕度認知障礙及有顯著認知退化情況,提供合適飲食及生活習慣建議。

測試者的年齡和教育程度,都會影響病情,馮慧東表示,較低學歷的測試者,其腦部無特別補償機制,病情表徵輕微,「讀書愈多,愈訓練大腦,腦部愈有補償機制,有時會有替補,(退化)會因讀書訓練而掩蓋。」一旦未能補償到,病情顯現出來會十分嚴重。測試正式開始前,他們也須填寫年齡和學歷,相關資料也可匯出成數據。

因應長者未必識字,系統可朗讀測試內容,也支援語音輸入答案。理大設計學院副教授劉民龍也有參與程式設計,他指使用語音輸入時,不同手機或平板系統都有不同情況,系統上會有轉變。他指,特別針對長者的使用,調高系統音量,也放大顯示內容,又參考外國研究,使用長者較舒服的綠色。

項目研究助理郭卓霖就解釋,特別使用不同顏色度數的綠色和白色,使進行測試的長者感到冷靜和安心,字體大小也選取在二十或以上,便於觀看。她補充,發現不同機構或院舍的投影熒幕都偏藍色或黃色,所以設置顯示時,要另有安排,如調節成極深色的深灰色,而不是全黑,使得更容易看清。馮慧東預計九月一日推出系統,期望兩年內有八百人受惠。

團隊將於九月一日推出「香港警覺性及記憶篩查」,之前就邀請部分長者測試,包括七至八年前做過紙本測試的八旬覃伯。他原本估計自己沒有認知障礙問題,不過自覺記憶力轉差,試過煮食忘了「熄火」等,經測試發現有輕度認知障礙(MCI)。而認識他多年的馮慧東就指,覃伯的情況與當時分別不大,未有明顯轉差,她估計與他良好作息,常做運動每日散步超過二萬步有關。

已到八旬的覃伯為退休人士,獨居,太太已過身,而他身體尚算健康。他數年前做過「香港警覺性及記憶篩查」紙本測試,今年就轉為使用電子版。

他原本估計自己沒有認知障礙的情況,不過自覺記憶力轉差,試過煮食忘了「熄火」,有時忘記攜手機外出,不過暫時覺得問題不大。

經過測試,四十分滿分的測試他取得十九分,診斷為有輕度認知障礙(MCI)。他可與記者進行對答,有時就需要記者重複問題。他表示程式「好用」,如喜歡辨認箭嘴方向的測試,但記憶範疇就較差。他日常喜歡逛公園,經常到公園散步,但不懂得捉棋打麻將。

認識他多年的馮慧東就表示,目前覃伯的情況與當時分別不大,沒有明顯轉差,她估計與生活習慣有關,包括經常做運動,覃伯會每日散步超過二萬步,也有良好睡眠及固定作息等。

另一名測試者Doris,她今年六十四歲,為一名合約員工,她有中五學歷,一直持續進修,又有參加長者學苑活動。她認為自己的記性不太好,容易因焦慮影響專注力和記性,測試顯示她沒有輕度認知障礙問題,情況正常。她大讚程式好用,彈出的選項大小適中,也較一八年做過的紙本測試方便。

市面上有各式傳統的認識障礙症的測試工具,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慧東指出,發現目前使用的測試有不少弊處,如收費昂貴,亦有長者「做熟」而背出答案,未能準備查出結果,而且未能區分早期認知缺損和正常老化,也不可識別高學歷長者的早期症狀。而理大建立的「香港警覺性及記憶篩查」(HK-VMT),就有八成六機會有效辨識輕度認知障礙人士,配合刺激認知的遊戲,以及對腦部有益食物,以降低患認知障礙症。

馮慧東解釋,認知階段分成四階段,首先為正常老化,第二期為臨牀前期早期認知缺損,此階段可能有輕微認知困難,但沒有明顯記憶障礙,日常生活尚未受到影響,徵兆常會被忽略或被視為焦慮。而第三階段為臨牀前期輕度認知障礙(MCI),介於正常老化和病態認知衰退的過渡狀態,長者會出現輕微的記憶力下降,身邊的人亦可察覺得到,日常自理會有輕微些影響,他們日後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高。到最後,第四階段已是認知障礙症。

然而,醫生只處理認知障礙症的患者,出現臨牀前期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士會由社褔機構提供協助,社褔機構難以在短時間內評估長者情況。「香港警覺性及記憶篩查」就正是協助找出早期認知缺損和輕度認知障礙(MCI)病人,有助推進本地有關「認知障礙症」臨牀前期研究。

及早發現患者並配合訓練可減慢退化速度,她表示透過與五家社褔機構合作,以一站式方法,跟進長者病情,提供合適訓練,包括香港樂心會及旺角街坊會九龍總商會耆英中心等合作,提供記憶認知訓練和小組活動等。

完成電子測試後會有評分結果,更有簡易生活改善建議,如經常參與刺激認知的遊戲,又建議「地中海式飲食」,即進食深海魚類、綠葉蔬菜、堅果、豆類及全穀類,還有可抗高血壓的低鹽食品等,有助降低患認知障礙症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