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制定藍圖優化架構 為體育產業化奠基礎

2021-08-22 00:00

在本屆東京奧運中,香港精英運動員取得超卓成果,社會各界提供不同的獎勵,以嘉許和肯定運動員的貢獻,例如「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畫」向贏得金、銀、銅牌得主、其他成績優異的香港運動員頒發共計近二千萬的現金獎,九巴亦向香港代表隊成員提供一年免費乘搭巴士。除了獎勵運動員,許多商戶更主動向全港市民提供優惠,包括3HK SoSIM 、DON DONKI、惠康超市、KFC、九份茶舍、鴻記車仔麵等各行各業,頗有「普天同慶」之感。由此可見,無論大中小型商戶,都非常願意付出力量表現支援體育事業的熱情,為體育產業化奠定堅實的「民心基石」。值得高興的是,行政長官於八月十日公布五項支援體育新措施,其中包括「推動體育專業化、產業化」。政府若能夠從規劃和架構兩方面入手,提供更充分的利好因素,定能成為體育產業化的成事東風。

自○二年,政府發表題為《生命在於運動》的報告書後,香港的體育發展政策的整體策略目標,就鎖定為「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三大方向 ,時至今日才踏出了產業化。

一河之隔,祖國內地早就展開了體育產業化的工作,在○六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九百八十二點八九億元 ,而到了一九年,此數字就攀升至一萬一千二百四十八點一億元 ,升幅高達十點四四倍,取得了極其亮眼的成就。隨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聽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聽取意見和建議時,就指出要「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並在「十四五規劃」中設立了「建設體育強國」專節,提出具體了的執行方針,全力衝刺體育產業總規模五萬億元的目標。

反觀香港,在報告書發表後近二十年,仍未有開啟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以至於社會各界缺乏投資的方向,無法有效地善用手上的資源,將自己對體育的熱情轉化為具體的成果。為了將「產業化」清晰地呈現於社會各界眼前,政府應認真地規劃產業化的時間表,並制定通盤考慮的「體育產業發展藍圖」,聚焦部署如何擴大運動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培訓更多高端體育管理及營銷人才、支援建立本地體育品牌企業等工作,為體育產業設定可持續、可操作的宏觀發展願景與計畫,讓商界和市民更有效地參與其中,避免產業化淪為一句口號。

按照特首目前的決定,民政事務局局長將主持工作小組統籌產業化和專業化工作。然而,政府有必要優化行政架構,以應付未來因體育產業化而帶來的巨大挑戰。現時,與體育相關的事務牽涉多個政府部門,例如民政事務局的康樂及體育科負責推廣和落實政府的體育發展政策目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向體育總會和體育會提供財政援助,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則負責體育在產業建設及商業運作內容,更牽涉港協暨奧委會、體院、各體育總會等不同持份者,造成了與體育相關的政策及行政管理碎片化,亦帶來更複雜的行政程序,窒礙了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

隨着體育發展的內涵已從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進一步推展到產業化和專業化,相關政策制定的工作量更為龐大,而民政事務局已肩負公民教育、青年政策、地區及公眾關係等多個複雜的政策範疇,實在不宜將體育事務繼續堆積在民政事務局的職權之內。政府將體育發展獨立成局,將體育的培育、發展、推廣、資助、吸引投資、政策制定等職能撥歸單一政府部門,並要求各關鍵持份者配合該局的工作,以促進政策的統一性,並提升體育相關事務的行政效能,避免冷落了各界對支援體育發展的熱情。

此外,政府亦應檢討體育事務相關的諮詢及法定組織,確保體育發展與時並進,例如把握現時電子及虛擬競技的大趨勢,視乎需要成立體育科技委員會,積極統合體育界及創新科技界專才,為科技與體育競技結合的未來發展及政策方向提供意見,期望讓香港進化成體育科技盛事中心。

在一○年,新論壇發表了《市民對體育政策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二受訪者認同香港有條件發展體育產業,而一四年調查時已大幅攀升到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一受訪者認同,反映香港市民在數年間對發展體育產業的信心顯著提升,只是政府當時仍未有作出較大程度的改革和突破。直到眼下的東京奧運,運動員揮灑汗水的同時,全港市民和商戶,都與港隊並肩作戰,各界這份對體育的熱情才更明顯地進入社會的視線。在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推動下,更多元化、高品質的體育活動將打進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社會重新凝聚、團結的契機,亦會有更多商界資源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在外征戰。筆者相信,民心可仗,只要政府再多走兩步,體育產業絕對有機會揚帆起航。

何子煜(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