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成交702萬噸 華碳市場全球最大

2021-08-1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作為製造業強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兩倍多,已經超過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今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瞬間成為討論熱詞。在「雙碳」浪潮中,中國行動不斷,其中最受矚目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開市一個月來,全國碳市場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過七百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表示,未來中國碳市場規模超七十億噸,中國碳市場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 記者 姚晴霖

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增長迅速,全球氣候問題日趨嚴重。紐約的諮詢公司榮鼎集團今年初發布研究報告,中國二〇一九年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世界總量的兩成七,已經超過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

「控碳」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碳排放規劃逐步落地。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氣候問題上作出了兩大承諾,包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二〇三〇年前達到峰值,還將在二〇六〇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着屆時中國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將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得到抵銷。

從「十四五」規劃綱要到政府工作報告,再到今年三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重點提及。「要在剩下不到十年時間裏實現碳達峰目標,時間已經非常緊逼」,原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夏光如說道。

建設全國碳市場成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切入點。七月十六日,全國碳市場在萬眾矚目中正式開幕,隨着超過兩千兩百家發電企業被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昨天介紹,自啟動以來,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交易價格從首日開盤價的每噸四十八元(人民幣,下同)上升到前天(八月十七日)收盤價每噸五十一點七六元。開市一個月來,全國碳市場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了七百〇二萬噸,累計成交額是三點五五億元。

如何進行碳交易?舉個例子,一家電力企業每年碳排放配額有六百萬噸,如果做到了很好的節能減排,只排放碳三百萬噸,則剩餘的三百萬噸額度可以出售,賣給其他排放額度不夠用的企業。這個交易,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上完成。

張希良近日對中新社表示,全國碳市場從發電行業開始,目前規模已經超過四十億噸。未來碳市場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展到包括鋼鐵、建材、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工業行業,最終每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會超過七十億噸,佔到全國碳排放量的七成以上。生態環境部已決定在河北、吉林、浙江、山東、廣東、重慶、陝西,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前,地方碳市場試點工作已開展了十年,廣東是首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省份之一,推動了不少企業綠色轉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介紹,「碳市場是一個能夠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實現減排的政策工具」。在試點過程中廣東碳市場較為活躍,截至今年六月,碳排放權累計成交金額超過四十億元,居全國首位。

張希良指出,目前除中國外,全球其他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建立起碳市場。中國碳市場建設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的經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