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被忽略的照顧者:支撐家庭的童孩
2021-08-09 00:00暑假尚餘不足一個月,學生們或趁着閒暇與家人到處遊玩。但另一邊廂,社會上有一批兒童及青少年,要在這炎炎夏日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每日料理家務、幫助殘疾或患長期病的家人如廁、洗澡。他們往往不會開口求助,令社會難以發現。這些通常被稱為未成年照顧者(young carers)的學生,在暑假依然要奔波勞碌。
即使他們並非直接照顧家人,亦往往需要兼顧多項家務,例如打掃整個居所、烹調及洗碗等,負荷量大,生活因而受影響,若其為家人付出的過程中缺乏支援,更會對其成長產生諸多限制。
照顧者尚未成年的現象,在某些國家已備受關注。日本政府在去年底至今年初,以網上問卷調查訪問一點三萬名初中及高中生,發現百分之五點七受訪初中生及百分之四點一受訪高中生表示「現有需要照顧的家人」,推算全國約有十萬名未成年照顧者。
照顧家庭的重擔,為部分未成年照顧者帶來不良影響。他們可能無暇專注學業,缺席率以至輟學比例較高;他們又容易感到身心俱疲,憂慮被照顧家人的健康狀況和個人的未來。在社交層面,他們缺乏可傾訴和分享的對象。有日本現代社會學學者警告,若社會對此不聞不問,當那些未成年照顧者無法堅持時,會反過來需要社會看顧。
香港也不乏需要支撐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一篇一八年的報道揭露,因媽媽患有重度抑鬱,當年十歲的曉晴(化名),除了上學,還要照顧媽媽和未戒奶的弟弟、提醒媽媽服藥、煮飯打掃家居,甚至成為媽媽病發時的「樹洞」,承受她的情緒。
目前,政府並沒有研究本港未成年照顧者的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已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就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進行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理大回覆智經,是次研究只涵蓋十八歲或以上的照顧者,當中包括十八至二十四歲的年輕照顧者,發現他們和其他照顧者的需要和支援,如學校及職場上,確有不同之處,詳細發現則有待研究報告公布。
關於如何協助未成年照顧者,英國的經驗或許能帶來啟示。當地政府主張兒童只應該承擔合乎其意願、年齡和能力的照顧任務,並同樣有權得到相關支援與服務。地方議會對照顧者提供多項支援,例如託管服務或保母、派人幫忙做家務和園藝、安全抱起被照顧者的培訓等。
地方議會會先派出社工,為未成年照顧者作評估,了解其照顧他人的能力和意願、其教育狀況、休閒機會,以及對個人未來的看法,並接觸其父母或照顧者指定的其他人,再決定會否和提供何種支援。地方議會還可以同時評估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需要,以家庭為單位作出支援。
英國支援機制看似到位,惟當地教育局一七年發表的報告顯示,英格蘭大部分的未成年照顧者,仍然得不到任何支援,由於制度需要受助者主動提出申請,但如果這批年輕人不懂求助,也沒有接觸社福服務的途徑,便無法獲得支援。
令人擔憂的是,孩子可能因對個人家庭狀況羞於啟齒,或習慣表現懂事去支援家人,往往隱藏自身需求,不會向他人傾訴以至求助,令社會容易忽略他們。
由此可見,若香港要建立健全的照顧者支援機制,設法識別未成年照顧者,將會是關鍵之一。英國教育局調查顯示,未成年照顧者最常見的援助來源,是未成年照顧者支援計畫和學校,反映學校是識別的重要渠道,需要在學校之中加強照顧者支援的宣傳,培訓教職人員和駐校社工辨別未成年照顧者的徵兆,從而接近他們,使其敞開心扉。
另外,香港居住環境擠逼,鄰居天天碰頭,如果社區能建立友好鄰里關係,守望相助,均有利識別需要協助的未成年照顧者及其家庭。
未成年照顧者年紀輕輕,已經負起照顧家人的重擔,其身心健康、家庭和學業狀況等,值得社會分外關注。惟他們的困境,往往不易被社會察覺。官方首個照顧者研究將於今年完成,期望社會藉此了解本港的年輕照顧者,並為進一步分析未成年照顧者的需要,奠下基礎,以助完善家庭支援制度,同時關顧照顧者和被照顧者。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