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新移民潮」青年機遇
2021-08-08 00:00近月,「新移民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些言論認為留港青年將有更多機會,甚至有人認為青年將迎來二十年來最好的機遇期,因為一部分人離港將意味着空缺和較少的競爭,這種思維實在令人擔憂。
移民本身就具有優勢人口的特徵,移民帶走的不但是人口,同時也有資本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移民也會帶走機會,因為移民當中的有些人可能就是企業家或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才。然而,今次的移民潮與香港歷史出現過的移民潮有所不同,這些不同處將直接影響青年對前景的判斷。
首先,「新移民潮」不是由單一事件觸發,而是兩個事件在相近的時間觸發了兩個群組採取行動。第一件是一九年的社會事件所引發的社會動盪,促使一批以家長、追求穩定生活為首的市民移民,這群移民不一定是藍或黃,也不一定是反中,出發點比較側重個人和子女發展。第二件是二○年落實的《國安法》,則引起一九年曾參與示威的人士恐慌,由於害怕被政府追究責任而離開,當中亦夾雜對香港前景極悲觀的市民,這群移民的政治意向較為鮮明,反中的情緒較為普遍。這造成「新移民潮」底下出現了兩種特徵的移民,其能力、專業性也各有不同。
其次,是二○年後的移民出現平民化、年輕化的現象 ,這一方面是香港政治環境轉變有關,同時也與外國降低對港人移民條件有關。從表面看來,留港的青年似乎真的能夠享受到「新移民紅利」。
在短期內,留港青年或能從不同行業的即時空缺中獲利,其中以教師、社工、醫護人員、公務員尤為明顯。例如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表示,今年教師離職人數較往年多,甚至有學校流失雙位數老師。據社署資料顯示,在二○至二一年度離職人數為二百七十人,較上年度增加二成五,當中有八十四人辭職,按年上升九成。衞生署的數據顯示,從一九年到二一年兩年間,公務員辭職人數合共二百五十二人。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二○/二一年度辭職人數及比率均是自九八/九九年度以來最高 。
然而,據美聯移民顧問的「港人移民取態及置業資金調查」發現,賣樓套現作移民資金只佔二成三,即大部分移民的港人會選擇留下香港物業作為移民保障,亦不排除部分移民只為了拿到外國戶籍,這些港人回流的可能性較高。
從外國回流的香港市民,不但可以重新加入香港的競爭之中,而且他們在外國的生活經驗,也強化了其視野和語言能力,競爭力更強,留港青年若不捉緊時間裝備自己,未來不見得能一帆風順。
隨着亞洲各國國力提升,其青年競爭力亦不斷提升,香港青年的優勢將逐漸被趕超。以「二○二○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就業競爭力排名」為例,香港的排名在十年間被南韓超越並拋離。青年競爭力的引擎在於心態與眼界,這需要合適的社會氛圍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建構,然而,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教育經常開支逾一千零七億元,較去年增加約百三,增幅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相對政府經常開支,今年教育開支佔百分之十九點五,較去年的百分之二十點五%進一步減少,即使香港面對疫情,筆者仍希望政府在教育資源投放上作進一步傾斜。
在香港獲得奧運金牌、香港市民士氣高漲之際,期望政府能利用青年適應力強的特徵,適時公布支援青年成長的計畫,捉住讓運動員的正能量在社會中持續加大的良機,令青年在過去兩年累積的負面情緒轉換為積極力量,為提升香港青年競爭力創造更有利條件,以應對香港青年未來將會遇到的挑戰。
張文嵩(政賢力量政策研究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