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泰斗余英時辭世 與香港淵源深厚

2021-08-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史學泰斗余英時於美國東部時間八月一日凌晨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目前已下葬於普林斯頓他父母的墓旁。台灣的中央研究院發布訃告,形容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余英時逝世消息傳出之後,華人文化界紛紛表示哀悼。他與香港淵源深厚,曾在香港求學任教,據悉生前最後通話的人就是前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和教授陳方正。

據美國的資深媒體人曾慧燕在臉書披露,余英時當晚先後與陳方正及金耀基通電話,時間不長,重複「老朋友都走了,能和你說幾句話真好」,「老朋友說說話真好」!金耀基覺得有些不尋常,但沒多想。凌晨時分,余英時太太陳淑平發現他已安祥詳離世。

余英時是美籍華人,一九三〇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一九五〇年至五五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為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生。一九五六至六一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他曾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二〇〇六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二〇一四年,榮獲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首屆漢學獎。

余英時於一九七四年當選台灣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該院昨天發布訃告,評價余「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價值之公眾知識分子。」

華人文化界紛紛對其逝世表示哀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前主任鄭培凱當年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博士,期間余英時曾指導他寫論文。他接受中央社訪問說,余英時循循善誘,會提出不同觀點及建議讓他思考,令人敬重。他評價余英時是中國「五四運動」後一代學人,既有中國文化根柢,又懂西方學術。台灣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回憶,余英時是有良知的偉大學者,展現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典範,且非常關心學生。

內地的澎湃新聞、財新網在報道中,給予余英時「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的評價;部分學術性質的微信公眾號也先後發表文章,講述余英時生前的著作及觀點。

雖然師從錢穆,但余英時生前否認自己是「新儒家」,只因自己的專業是中國思想史,包括儒學研究,因此引起誤會。對於「國學大師」滿天飛,他曾經如此說:「現在的大師太多了,就是通貨膨脹,貶值了。人人都是大師,那誰是小師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