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招激活市區土地供應 增地積比降收樓門檻
2021-06-08 00:00
鍾楚義指出,香港重建舊區停滯不前,只因低矮舊樓早被重建,餘下的很多地積比已用盡,缺乏誘因及商業價值,他建議政府賦予市建局「利器」,凡由其收購的高樓齡「高樓大廈」,皆可取得額外地積比。「由12倍提高至15倍,並設定限期,例如5年內必須完成收樓重建,以鼓勵買賣雙方加速步伐。」
他指出,此做法可有效率地重建舊樓,將問題迎刃而解。「佐敦碼頭至油麻地一帶,舊樓每幢動輒數百伙,喉管設施殘舊,環境惡劣,多年卻未見有人涉足收購,去年疫情嚴峻時,區內更發生爆疫風波,危及公共衞生。」
他解釋,增加額外地積比一舉三得,政府、市政局及小業主齊受惠,補地價為庫房帶來收益,買家利潤提高,有能力給予較高收購價,令小業主得益。「否則,成本與收益就像一盤清水,缺乏獲利空間,令重建變得不可行。他強調,當市建局成為獨一無二的買家,小業主不用比較價格,可避免拖延時間,當收樓完成後,市建局再找發展商合作。
鍾續說,他提議的方案,非為一己私利,而是站在公眾立場發聲,為了全速推動重建市區。他並建議,政府可降低收樓門檻至七成業權,甚至可考慮再進一步降至五成一,且效法新加坡做法,簡化收樓機制,讓業主立案法團扮演角色,收樓統一業權,最重要估價公平。他指出,目前香港收樓過程緩慢,強拍排期至少1年,小業主可以反對,將時間拖延,期間買方要支付利息,對收樓造成阻礙。
鍾楚義又說,芸芸舊區當中,九龍城區最具潛力,區內舊樓多數5層以下,甚至3層高,可透過重建釋放土地價值。「過往啟德機場坐落區內,建築物設高限,現在機場已搬遷,情況完全不同。」
他續說,政府可將九龍城收樓「重任」「獨家」交付市建局,讓其在沒有競爭阻力下迅速進行,完成後再將項目逐一批出,讓發展商參予重建。
年前政府為鼓勵重建,容許財團就工廈重建項目,申請額外兩成的地積比,近期並推出工廈「標準補價」,令重建成本計算簡單清晰,鍾楚義指,措施將有效推動工廈重建。
他又認為,以往,觀塘區工廈地積比12倍,當有額外兩成地積比,等同14.4倍,意味着政府容許九龍區突破現時12倍地積比的限制,這是非常好的措施,大可以將之伸延至高樓住宅!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