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流浪牛何去何從?

2021-04-13 00:00

中國以農立國,在過去一段頗長時間,牛於耕種一直有重要角色,但今天在港的原住牛,在農耕業式微下被棄養,令牠們成為「流浪牛」,不時被指阻街、與人爭路、破壞園林及草地、弄污公眾地方等,人與牛是否不能共存?香港寸金尺土,要為牛隻提供「安樂窩」是否不可行?

以往,香港牛隻是被飼養的亦有不少用於農耕,同樣居住在香港,但時移勢易,現時生存空間日益收窄,而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有約一百二十隻黃牛和水牛被漁護署人員進行絕育手術,至今已為約八百隻牛做了絕育手術,漁護署估計,經過做絕育手術,牛隻老死,十年後流浪牛數目將由現有的一千一百至一千二百隻減少一半。政府當局曾強調,漁護署管理流浪牛的工作,是以保障牛隻的福利為目標,讓牛隻在大自然環境下生活,並無涉及不人道的處理或無法持續的情況,在這方面,可惜至今仍有不少市民並不認同。

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受保護動物沒有包括牛隻,所以就算漁護署將流浪牛做晒絕育手術,甚至毀滅也不違反保護條例。不少人可能遺忘了,香港曾是魚米之鄉,曾有大量耕地、農夫;只是城市化進程令農田消失,耕地缺人耕作,早在未有輕鐵前,仍有牛隻在元朗大馬路上休息、路邊吃草;就如同今天西貢市中心有流浪牛出沒一樣,而牛隻是族群而居,能有安身之所嗎?

年輕一代或許聽過「牛耕田,馬食穀,老竇賺錢仔享福」這句廣東話俚語,但今天似乎換成「買樓靠父幹」、「成功靠父幹」等用語。如果不是在我們祖輩利用牛耕田,為我們開疆闢土,種植五穀,何來今天的繁榮,給予牛隻一個棲息地生活,原來被視為如此困難!

近日打開報紙,不時有牛隻被虐受傷、更有被車撞斃的新聞報道;又有牛隻被套上定位頸圈不適應,掙脫流淚;至於被遷往土地貧瘠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的牛隻,疑似集體患上腐蹄病等;這些問題漁護署不應視而不見,希望政府好好正視問題,為流浪牛提供一個好的生存空間。政府相關部門不妨考慮,從全港超過一點六萬公頃規劃作「綠化地帶」用途的土地上去尋覓,找出數幅有足夠的草源及水源的地方,作為牛隻作棲息之所;如此,既能提供放養牛隻的地方,同時亦會是善用「綠化地帶」的措施。

謝偉銓(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