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劇《覺醒年代》 打破刻板「吸粉」
2021-03-22 00:00
內地政治色彩濃郁的「主旋律」影視劇,長期陷於「低收視」的尷尬境地,而近期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覺醒年代》成功「破圈」。該劇描述了自一九一五年「二十一條」簽訂至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風貌。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胡適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以北大講台、《新青年》雜誌為陣地,發起新文化運動;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各地學子紛紛成立學會,倡導新思想,對社會進行啟蒙。
該劇巧妙地抓住了人物共性,對人物塑造又絕不是臉譜化,陳獨秀大開大合、才情通達,行事卻有些固執己見;李大釗踏實、憨厚,被妻子喚作「憨坨」;胡適溫和、斯文,總是一副美式學者的氣度;守舊派林紓有些頑固迂腐,卻堅守著舊式文人最後的節操;辜鴻銘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卻愛國,有底線,亦有幾分可愛之處。
《覺醒年代》不迴避同一陣線人物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細節描寫和偉人的生動演繹,也俘獲了年輕觀眾的心。上月因春節排播停止更新,大批網民特別是年輕網民急不可耐,通過網絡彈幕「瘋狂催更」。
不少網民在社交媒體大讚該劇「好看又好哭」,看得「一邊熱血沸騰一邊淚流滿面」,建議導演「把下一段建黨建軍抗日內戰建國改革開放都拍了」。還有人關聯到剛剛結束的中美會談,「中美會談裏我們的硬氣,來自覺醒年代中這些鮮活又勇敢的年輕人們。」
該劇導演張永新受訪時稱,有責任將先輩們的大愛與大美,堂堂正正地表達出來,呈現的手段一定不是刻板的,陳舊的,「因為陳舊沒人看,虛假沒人看。」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梁振華認為,《覺醒年代》也是市場的覺醒,不要以為當下年輕人不喜歡、不接受家國情懷,只要創作者有操守,觀眾有審美,在創作者與觀眾的雙向互動中,主旋律劇就會贏得觀眾。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