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中大「樂語路」語言平台 填補輪候治療空窗期

2020-12-1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同時患有語言發展障礙,但本港言語治療服務資源有限,輪候需時。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發「樂語路」網上語言發展平台,免費為家長及學童提供言語治療訓練、義工服務等一站式服務,以填補輪候學前介入及支援服務輪候過長的「空窗期」,以把握語言學習的黃金期。

本港言語治療服務需求殷切,平均一名言語治療師須照顧一千名,具不同程度語障的學童;每名接受評估後需要跟進的學童,若欲接受政府資助的學前介入及支援服務,平均需輪候一年,部分更需時長達兩年。為填補這段「空窗期」,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一七年推出的「樂語路」網上語言發展平台,提供一站式過渡服務,至今已服務逾一萬三千名家長,日前獲「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智慧教育及學習)獎銀獎。

「樂語路」平台整合語障資訊、開辦家長工作坊及講座,教導家長在家引導學童學習說話的方法外,更安排言語治療師提供個別言語治療,定期舉行簡單篩查,以及早識別學童是否有語障,今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定期更新遊戲,協助家長引導學童循序漸進地學習發音、詞組、句子和故事等能力。

「樂語路」平台現與二十八所幼稚園及十所社區中心、非牟利機構合作,今年再獲資助逾七百萬元延續服務,為期三年。項目主任王芾指,一至六歲是語言發展關鍵期,但不少家長因資訊及支援不足,難以協助學童發展語言能力,「私家診療費用高昂,低收入家庭的學童或因輪候時間長而錯失這段治療的黃金時期。」

黃女士的女兒兩年前確診自閉症及語言障礙,直至本學年方能入讀特殊幼兒中心,幸好在徬徨無助之際,誤打誤撞得知「樂語路」,「上課後才知道不應要求她說完整句子,而是由發音加詞彙開始教,再配合適當語境。」她指,加上手機程式輔助練習較弱的發音,現年五歲女兒的語言能力,已追上主流學童約三歲時的程度。

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鄧慧蘭指,因應英語的重要性,團隊正考慮增加英語學習,成為雙語發展及訓練平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