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通識大改革 教師轉型堪思量

2020-11-30 00:00

爭議多年的高中核心科目通識教育科,隨着政府公布包括課時及內容減半、評級改為「及格」與「不及格」等改革,甚至冠以新的科目名稱,意味「通識教育」將走入歷史。坊間激起討論之餘,任教該科的前線教師面對空前不明朗,正如教育局政治助理施俊輝昨在網上專欄撰文(詳見F2版),承認改革方案公布後,部分教師為專業前景感到憂慮,可見當局關注。

施俊輝是本港首批任教通識教育科的教師,他在專欄動之以情,稱作為過來人,看到教師們在科目發展投放不少心血,理解教師會為專業前景感到憂慮,認為既然課程是培養學生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相信教師有能力通過培訓,在專業發展上持續增值,正如當年開科之初,教師亦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亦是經過培訓,對課程詮釋、學習評估、專題探究等範疇有基本認識,以勝任教學工作;況且新科是由通識教育科課程修訂而來,相信現任教師可以勝任教授。

現時一般中學平均有六名教師任教通識教育科,雖然教師編制是按照核准班數計算,不會因課程改革而出現超額教師,但課時及內容減半,導致課擔大為縮減,維持現有教師團隊便未必合理。若科任教師屬於兼教,尚可內部調動任教專科,但隨着通識教育科發展,確有教師持通識教育的教師教育文憑(PGDE)、學士及碩士等資歷,除非他們早已任教新科,否則「半途出家」轉教其他科目,並非易事。

另一方面,即使教師雖可通過培訓轉教其他科目,但要留意的是,其他科目課時並非因應改革增加,仍要視乎退休及離職,才能釋出多少空缺。在學校的行政角度,即使現在教育趨勢是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但任教通識教育科的教師多是人文科目出身,校方即使因應該科改革轉型,教師團隊要跟上,也非易事。

雖然通識教育科有指「被異化」,但平心而論,該科絕非一事無成,以往學生不問政經時事,對社會漠不關心的情況已成過去,如今網上資訊氾濫,真假難辨,着重多角度及明辨性思考的通識教育科,更須扮演重要角色。

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無論是通識教育科教師,與課程本身不可能一成不變,如何轉變應對挑戰,自強不息,這不僅是言傳,刻下更要身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