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2020-11-11 00:00

過去一年,受到社會風波以至疫情影響,香港經濟以至勞工市場,飽受衝擊。最新失業率攀升至百分之六點四,創十六年新高。打工仔首當其衝,隨時要面對減薪裁員、停薪留職等威脅。不過,對於剛畢業或者工作經驗不多的年輕人,求職更加艱難,機會更加渺茫。根據勞工處資料,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升破兩成,失業人數較三至五月,增加超過五成,預計升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青年失業問題漸趨嚴重,政府做好失業援助,固然是責無旁貸,但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特區政府更需要為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筆者認為這方面的工作可分三大方向。其一是檢視內部。政府早前承諾在未來兩年創造約三萬個有時限的職位、聘請超過一萬個公務員,同時僱用約五千名短期青年實習生。對於這些承諾,我們會密切監察,不會讓政府「走數」,更會責成政府因應就業市場持續惡化,加大創造不同職位的力度。

其二是聯繫各界。政府部門帶頭增加職位,固然是好事,但相對於失業大軍,始終是杯水車薪。所以筆者促請政府要積極與商界企業合作,並提供適切的誘因,包括設立配對基金或者薪金資助,為期最多半年至十二個月,鼓勵企業為本地青年提供及開創更多職位;亦要引領制訂職位配對計畫,為青年提供更多拓展事業的機會。

事實上,財庫局早前便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動用一億二千萬元推出金融科技「千人計畫」,資助一千家企業新增一千個金融科技職位。

其三是放眼大灣區。疫情之下,本地經濟一潭死水,反觀大灣區正在高速發展,機會處處,香港政府應該用好這個優勢,為港青發展提供另一個選擇。無庸諱言,對於北上發展,香港青年普遍意欲不大,主要是大灣區工資水平較低、對內地觀感較差、不認識當地規劃發展政策,以及當地就業市場資訊不充足等等。可見,若要推動港青到大灣區就業,特區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難見成果。

為此,筆者期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盡快成立,以推展包括支援青年就業的工作,更期望青年朋友要把握好這些機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拓闊自身視野及空間,也為大灣區經濟做大做強出一分力。

李慧琼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