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通識IES脫鈎 前途不明朗

2020-09-25 00:00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日前公布報告,建議把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IES)與筆試成績脫鈎,作為選修與延伸部分。消息一出,教育界反應兩極,支持意見認為有助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反對者則認為建議改變了課程完整性,日後IES何去何從,似乎未許樂觀。

IES作為通識教育科的校本評核,在課程綱要列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佔該科成績達兩成。今次專責小組建議把兩者脫鈎,日後選修IES的考生另列成績,作為大學取錄時加權、必須條件等考慮,相較諮詢文件提出,棄考IES的考生在筆試以四級成績「封頂」來得合理,但因IES不再影響筆試成績,使得其重要性大不如前,加上大學取錄時是否看重仍不明朗,前線教師多預料學生未必選修IES。

前線教師對IES取態向來又愛又恨,一方面,IES讓學生有機會自選議題探究,促進自主學習,對議題有深度的研習,故IES一向是通識教育科的一大賣點,但「一刀切」設計未能兼顧學生能力,能力稍遜的學生力有不逮,甚至屢被揭有抄襲個案;對於有志另覓學習經歷的學生,IES反而成為他們的負擔。校本評核原意是避免一試定生死,而學習成果並不全然通過筆試評核,對考生來說亦有「打底分」作用,隨着IES與筆試脫鈎,這些功能亦被削弱。

正如數學延伸單元、應用學習科目等,關鍵在於大學取錄時是否重視。不過,數學延伸單元是高階知識和技能,自然備受工程、數學等學科所看重,但IES的性質是探究議題的校本評核,學術「含金量」難以比擬,如不作改革,恐與被譏為「興趣班」的應用學習科目一樣走向邊緣化。方法之一是把IES學科化,加入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等內容,比如教導學生使用SPSS等統計學分析軟件,利用民調數據進行預測分析與決策支持,對入讀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學系更有價值之餘,對學生亦是進階知識,利於他們探究議題。

IES作為核心科目的校本評核若改為選修,日後其他校評會否仿效,仍是未知數,國際文憑課程等海外公開試看重校評,但本港把校評視為「雞肋」,是否反映本港教育界始終離不開考試主導的現實,值得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