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救胎」隊與時間競賽

2020-09-2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婦女懷孕有時會出現宮內胎兒發育不良的情況,往往須與時間競賽進行手術,否則胎兒容易胎死腹中。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近年成立全港首支進行胎兒鏡手術的隊伍,已共進行逾六百宗宮內手術,平均每年約六十宗,即使宮內手術屬於難度極高手術,只要父母不放棄,團體也會竭盡所能為小寶寶帶來生存的機會。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主任梁德楊指,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每年處理十多宗減胎手術,替十一至十三周胎兒進行宮內手術是一個難度極高及高風險的手術,胎兒只得六至七厘米大,而手術工具也有一定大小,「少少手震都會造成胎兒流血和受傷」。他坦言,每次手術「落手唔易」,尤其替雙胞胎進行減胎手術,要放棄其中一個發育不良的胎兒,以換取另一個胎兒的生存,要做到「兩害取其輕」,這對父母及醫護人員而言,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抉擇,而且並不是每一位醫護同事能突破自己的心理關口,對心理質素的要求很高。

他憶述,團隊過去協助一名四十歲的母親,她曾經歷三次流產,第四次懷孕時,胎兒卻被診斷出橫膈膜穿洞,內臟上移,壓逼至肺部令其不能生長。於是,團隊在胎兒二十七周時進行胎兒內鏡氣管閉塞術手術,利用胎兒內窺鏡,將球囊放進只有幾毫米的胎兒氣管,讓肺部可以膨脹發育,增加生存機會。外科醫生在嬰兒出世後第五日,成功修補橫膈膜,如今寶寶已經健康快樂地成長。

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謝穎婷指,宮內手術是與時間競賽,如果未有及時進行,胎兒會胎死腹中,所以不論在任何時間,是休假還是已下班,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的團隊也會第一時間趕回醫院進行手術,「只要幫到每一個家庭,即使手術成功率不高,胎兒仍有一絲生機,團隊也會竭盡所能拯救每一個胎兒的生命。」

她續指,如果夫婦最終逼於無奈要放棄胎兒,團隊會陪伴夫婦渡過難關,作每個決定前都會非常耐心地跟夫婦解釋。對於一些已出世但不能存活的嬰兒,團隊會細心地為他們抹身、穿衣、打手印、腳印,這是對嬰兒的一份愛惜和尊重,亦是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紀念。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