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壇】深圳進步新體會

2020-09-18 00:00

因工作關係,本人七月底從香港回內地,從過深圳灣口岸開始直到今天,我幾乎每天都體會到深圳的進步,有很多新鮮事,特寫一篇小文和大家分享。

進入深圳灣口岸的內地部分,即有穿着防護衣的工作人員指引入關人士掃二維碼申報,根據申報的在深住地分流到各區各街道辦,由各區防疫人員安排專車送達隔離酒店。到達隔離酒店獲分發隔離物資包,內含洗髮水、洗衣液、搓手液、口罩等等。在酒店隔離期間,每天早晚有醫護人員上門測溫兩次,街道辦每天也發放免費水果兩次。最讓我感動的,是街道辦防疫組為每個隔離人士拉微信群對接。微信群裏有街道辦防疫人員、社區醫院醫生、酒店前台、心理輔導醫生。在我結束隔離後,還有專人電話回訪。深圳政府防疫工作嚴謹、服務進步,由此可見一斑。

隔離期間,我使用美團點餐、京東購物,體驗到極高的配送速度。隔離結束「出關」,我去深圳各大商場、旅遊景區遊玩,感受到商業的活力,年輕人朝氣蓬勃,健康時尚。我還到深圳「關外」的寶安與親友聚會,驚喜地發現寶安新建的白色摩天輪毫不遜色於中環的摩天輪。和深圳親友聚會,每次都感到大家的精氣神很好(vs在香港大家普遍憂心忡忡,人心不穩)。八月底適逢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身邊的人紛紛觀賞、讚美無人機和燈光show等系列表演,城市一片繁榮喜悅。

過去的一年多,我在香港過得很「扭曲」,社會動盪、疫情持續、經濟下行等交織,每天都感到精神壓力。在香港和朋友聊天,無非是互相表達對社會事件的關切和對「通關難求」的歎息。但這些聊天內容本身沒有甚麼營養。在深圳,大家自然而談的是掙錢機會、資源對接、孩子教育和個人健身等等,不約而同地展現積極向上的面貌。

在深圳這段時間,我確實體會到政通人和。此外,內地幅員遼闊,經濟發展有縱深優勢,在一線城市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複製到二三四線,一線城市飽和的產業也可轉到內陸地區。如今國家提出「雙循環」,要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信內地經濟的活力會被進一步激發。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擁有孵化載體近五百個,深圳平均每十人就有一名創業者,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而深圳市及各區有充裕創業支援資金、配套人才政策,像福田、南山等區還成立專項基金定向投往本區域內優質創科企業。站在深圳望香港,略有些唏噓。希望香港早日走出泥潭,重回發展軌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楊田田

國家行政學院(香港)

工商專業同學會

(文章僅屬個人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