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浸大研病毒警示App 追蹤曾接觸確診者

2020-09-0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追蹤新冠肺炎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有助防止病毒在社區中傳播。浸會大學開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手機應用程式,利用二維碼(QR Code)及藍牙技術,記錄用戶曾到訪場所及近距離接觸逾十五分鐘的其他用戶「編碼」,所有資料將儲存在用戶手機以保障私隱,若用戶不幸確診,便可把資料上載系統,向其他曾於同一場地的用戶發出風險警示,浸大計畫新學年在校內試行。

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徐建良指,現時追蹤密切接觸者,依靠確診者憑記憶說出曾到訪地點、接觸人士,再由工作人員逐一聯絡,費時失事,亦難以追蹤互不相識者,需要大量人手及協調,故花四個月時間開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協助追蹤。

徐建良指,系統支援兩種匿名警示模式追蹤,在「場地對人」模式中,用戶只需掃描到訪場地的二維碼,有關編碼和到訪時間等資料便會自動保存在手機內;而「人對人」模式,曾在兩米距離內接觸逾十五分鐘的用戶,可通過藍牙技術交換彼此的匿名編碼,以找出「密切接觸者」。

新學年擬校內試行

徐建良指,有別於內地「健康碼」所用的「集中式設計」,即用戶資料均自動上傳至雲端,其系統採用「分散式設計」,資料只會儲存在用戶手機中,且均會加密,以保護用戶個人私隱,若有用戶不幸確診,須自行上載有關資料,系統便會對十四天內,曾到訪同一地點及曾緊密接觸的其他用戶作出警示,惟他承認,如確診用戶不通報便無法進行追蹤,但相信「不報可能性低,因對誰都沒有好處」。

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指,新學年初期以網上授課為主,但會按疫情發展調整策略,現計畫在校內進行「場地對人」模式的系統測試,於食堂、實驗室、會議室等幾十個公共地點設置二維碼,師生可自願參與,以了解系統成效及不同持份者對類似系統的接受程度。

政府正研發感染風險通知應用程式,郭毅可指兩者技術方向一致,相信測試系統所得經驗,將有助當局和相關機構推動防疫工作,又期望日後推出市場時,由政府牽頭協助商戶及公共場所安裝指定的二維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