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新技術 推動生物柴油普及應用

2020-06-2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生物柴油是新興的可再生燃料,但生產過程會產生廢水污染問題。中文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從細菌提取酶類的新技術,可減低生物酶的生產成本及增加其穩定性,從而降低製作生物柴油的門檻,有助推動這種較環保的燃料普及應用,減少石化燃料造成的污染。研究結果近日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晶體一般是由原子或分子排列而成的固態物質,而蛋白質分子與分子之間有序排列,亦能夠結合成蛋白質晶體。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文博及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Cry3Aa的特殊蛋白質,在「蘇雲金芽孢桿菌」的細胞內會自然排序成為結晶體,大量的孔隙足以容納細菌生產的酶分子,這些晶體能保護具有活性的酶分子免於提取過程中受破壞,方便純化,固定在蛋白晶體內的酶更為穩定,可以重複使用於廢食油轉為生物柴油的催化過程。

團隊成員、研究論文第一作者Bradley Heater指出,是次研究最有趣之處,是發現細菌的細胞可以製作並自動收集酶分子,毋須額外加工,「我們只需要從細胞抽取晶體及酶催化劑成品。」他透露團隊現階段會集中研究用這種方法,生產將廢食油轉化為生物柴油的酶類,未來將探討及開發一個用於生產可再生催化劑的多功能平台,應用於生物柴油和日用化學品的製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