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誕辰百周年展 堅毅人生抹上傳奇色彩

2019-12-2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閉館逾四年的香港藝術館,最近終完成擴建和翻新工程,趕得及在聖誕佳節前,以全新形象和大家見面。重開的藝術館,同時舉行十一個展覽,其中「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第一期)」是焦點展覽之一。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司徒元傑表示,是次展覽主要展示傳奇畫家吳冠中的藝術發展歷程,推廣美感教育,同時凸顯他的堅毅精神,重點展品包括「鎮館之寶」《秋瑾故居》,還有他的絕筆畫作《休閒》。

被形容為「德藝雙馨」的傳奇畫家吳冠中,生前與香港甚有淵源,歷年曾捐贈多達四百五十多件作品予香港藝術館。適逢香港藝術館在上月底重開,加上今年正值吳冠中百周年誕辰,香港藝術館特設永久展廳「吳冠中藝術廳」,並舉辦「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展覽分兩期舉行,由現時至明年二月十一日為第一期,二月十四日至五月六日為第二期,合共展出約一百二十件畫作。

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司徒元傑表示,吳冠中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下旬到法國學畫,一九五〇年回國,因當時國家被圍堵海禁而須先乘船到香港,再坐火車回北京,「現時藝術館的位置,正是他當年坐火車回北京的路軌上,這可說是歷史上的偶然。」

展覽主題為「從糞筐到餐車」,司徒元傑指是反映吳冠中在藝術發展上的歷程。「他在文革時期,曾被禁畫畫,要下放農村務農,直至文革後期放寬,每周可有半天自由時間,但因欠缺畫具,須用拾牛糞用的『糞筐』載畫具去畫畫。後來吳冠中蜚聲國際,曾在香港藝術館以『餐車』作畫架公開示範寫生,這展覽就展示了當中的歷程。」在展廳內,館方還分別擺放了一個「糞筐」(現為仿製品,日後將換上真品)和「餐車」,呼應主題。

司徒元傑表示,吳冠中一生致力推廣美感教育,掃除「美盲」,因此努力通過創作呈現美感,讓普羅大眾懂得欣賞藝術,故展覽很適合青少年欣賞;另外,由於吳冠中的藝術路走來不易,所以館方也想觀眾入場時,「不只看畫, 也看人」,當中包括吳冠中的道德情操和堅毅精神,因此揀選畫作時,也希望凸顯他的性格,藉此鼓勵青少年應努力,別輕言放棄。

如分析吳冠中的畫作特色,最明顯就是把東、西方畫風結合。司徒元傑表示,吳冠中早期主要畫油畫,但回國後因難找材料,於是嘗試用水墨作畫,效果同樣出色。「吳冠中形容他畫畫時是『水陸兼程』,選用水墨還是油畫,要視乎哪個手法較好,但卻曾被藝壇批評為『不中不西』,但現在反而成為他最大的特色。」

另外,吳冠中的畫早期較寫實,但後來受西方美學主義影響,逐漸由「具象走向抽象」,例如採用「平面分割」手法,突出二維空間感;司徒元傑又說,吳冠中指自己晚期的畫,是追求音樂感,用線條表達不同感覺,最終極是畫出詩意。他認為,同學若想認識吳冠中的畫,參觀該展覽時,不妨重點選幾幅精采的畫去欣賞,走入他的藝術世界後,再自行發掘吳冠中的故事。

詳情請閱十二月二十四日《星島日報》副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