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手語雙語共融教育 助聽障童有效學習
2019-07-11 00:00
根據政府數字,聽障人士由二〇〇七年的九萬二千多人,上升至二〇一三年的十五萬五千多人,大幅增加近七成,在社會把手語比作點字的情況下,僅百分之二點五,即三千九百名聽障人士懂手語。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鄧慧蘭指,市民對手語有很深的誤解,「既是誤會學手語會窒礙聽障人士學習說話,亦不解他們為何無聲地比畫來比畫去。」
鄧慧蘭又指,大多數人都以為人工耳蝸、助聽器等助聽技術,能幫助聽障人士完全恢復聽覺,即使在對話過程中有聽不到的部分,也能通過讀唇輔助了解,故純口語教學模式,有助他們學習口語,融入社會,但有研究指,約四成三在主流學校就讀的聽障學童語言發展嚴重遲緩,即一個六歲聾童只等同一個兩歲健聽兒童的語言能力,「溝通障礙令他們無法掌握課堂重點,導致學習水平低落,畢業後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
有見及此,鄧慧蘭於〇六年開始,於幼稚園推行「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畫(SLCO)」,在課堂中,聾人老師和健聽老師同時以手語和口語進行教學,協助聽障學童學習知識,而健聽學童從中學會尊重及接納差異,並藉手語掌握抽象概念,如反射、折射等。計畫至今已擴展至學前班至中學,每年為約一百二十名聽障學童提供「一條龍」式服務,開創亞洲地區聾人教育的先河。
為了解計畫成效,中心曾比較主流小學及SLCO聽障學童在中文、英文及數學科的學習效能,發現SLCO學童更能掌握有關知識;比較主流學校及參與SLCO聽障學童的口語發展,後者亦遠較前者發展迅速。計畫負責人姚勤敏指,調查結果證實,手語支援能有效解決聽障學童每天上課時溝通障礙的問題,讓他們在平等機會下接受教育,發展潛能,「可見以助聽技術、口語訓練為主的共融教育『完全失敗』。」
姚勤敏強調,手語在聽障學童教育上的應用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取得資訊和接受教育的權利,但以每年級培訓及聘請最少需要一點三名手語教師計,平均每學年需要三十五萬元,基於計畫不獲政府撥款,在資金緊絀情況下,下學年或沒有辦法維持。
他指計畫吸引三十四個城市,約三千五百位聾教育相關人士到訪學校,了解此計畫的進展,亦協助多個國家或地區,包括澳門、廣州、衢州、台灣、新加坡、荷蘭及蘇格蘭等,成立及運作雙語計畫提供支援和建議。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