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貿易對立或長期伴隨中美

2019-04-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每一輪談判都有相關進展,但關鍵性障礙還在,」特朗普再與劉鶴見面,外界預期中美貿易談判已近尾聲,但北京學者時殷弘向本報分析,雙方仍有兩個主要障礙待解決,即中美聯合監督機制和美方對華關稅將何去何從。他相信,中美即使達成貿易協議,亦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過渡性結果,「貿易對立或長期伴隨兩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中美聯合監督機制的方式嚴重傷害中國行政自主權,美方以維持關稅威脅來確保中國履行承諾的手段,亦讓中方從國家尊嚴的角度難以接受,因此即便中國希望盡早達成協議,「如果美國要的太多,中方寧願晚一些達成協議,也要讓美國的過分要求打折扣。」

時殷弘續稱,當然美方亦已作出妥協,比如沒有強調中國必須停止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種種補貼,鑒於中國已經通過《外商投資法》,美方也沒有特別堅持中國停止強制技術轉讓。他認為,特朗普希望通過達成貿易協議,為其二○二○年競選連任增添籌碼。

對於彭博社引述知情者稱,中美目前磋商中的協議要求中國承諾,最遲在二○二五年購買包括大豆和能源產品在內的更多美國商品,同時允許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獨資公司,《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江雨接分析,美國上述兩項要求都屬於中國原則上能夠接受的,在採購大宗商品方面,中國有足夠購買力,而允許美國在華企業全資經營的要求,則和中國目前走的路的大方向一致。中國的底線相信是,涉及政治安全的行業不會放開。

報道稱,儘管中美協議細節仍有不確定性,但輿論普遍認為,中美都希望達成協議,而隨着時間推進,雙方要「出走」放棄談判都更難。不過,學者時殷弘指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決心已定,未來中美兩國即使達成協議,也很可能僅是一個暫時的過渡性結果,「因為經濟體制的巨大差異,貿易對立或長期伴隨中美兩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