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科大豪擲五千萬 三年打造智慧校園

2019-02-2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刷臉」進入大學圖書館、上堂代替點名簽到,實時得悉學生餐廳有否空位,這些在不久的將來可在科技大學實現。科大昨表示,未來三年將投入五千萬元,推出「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畫,挑選三十個由科大教職員、學生或校友開發並於校園內應用的項目,包括可持續發展、智慧及跨學科元素。校長史維冀通過計畫,將抽象的智能城市概念在校園實現,並轉化可持續發展校園。

科大昨舉行「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畫啟動禮,校長史維表示,大學未來三年將撥出五千萬元推動此計畫,鼓勵師生和校友開發可於科大校園內應用的項目,首輪已選出九個項目,包括於圖書館運用面部識別技術、利用實時人流監測的大數據平台和通過視覺藝術裝置促進正面及健康行為等。史維指,方案未必是尖端科技,亦毋須在首次嘗試中成功,但希望通過校園變成活生生的實驗室,令這種從失敗中學習的精神擴至社會,「長遠協助香港成為更環保、更宜居及以人為本的城市。」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启峰將率領學生研發面部識別技術。他表示,將於圖書館等入口設置臉部識別鏡頭,已登記面部生物特徵資料的學生,可通過「刷臉」代替拍卡,進入圖書館。他指項目由三名學生設計,研究算法與硬件組合。「日後可陸續推廣到其他地方,如課堂點名等,目前已有一百六十多人登記。」被問技術會否引起私隱隱憂,陳启峰稱,取得資料前須得到當事人授權和同意,亦可隨時取消,又強調,有關計畫並不涉及第三方服務,故毋須擔心資料流出到校外。

另一個項目,實時人流監測的大數據平台則由同學系教授屈華民率領研發,他表示,校內有多個WiFi收發器供師生上網使用,因而得到啟發,通過WiFi收集數據,作出實時人流監測,如用作分析巴士站和學生餐廳人流,從而預計等候時間,或收集學生逗留在校園的時間,方便大學作研究等;屈華民又稱,將推相關手機應用程式,方便學生獲取資訊,但會得到學生授權才取用學生資料,「技術本身不存取學生個人資料」。

科大極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羅錦康表示,第二輪計畫正接受申請,料三年共選出三十多個項目。他指校園試行計畫的概念和技術為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開發提供了重要測試平台。「有不少與產業夥伴和政府機構均與科大探索合作機會,並相信計畫可令抽象的智能城市概念,轉化為可持續發展與現實。」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