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皇后山新校申撥款 校網劃界成焦點

2019-01-14 00:00

隨着多個地區新屋邨落成,教育局陸續落實多項建校計畫,粉嶺皇后山兩所新建小學日前獲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通過,交付財務委員會處理撥款申請,雖然兩所小學有望與皇后山首期屋邨同步落成,但議員們卻借題發揮,甚至連「就近入學」原則也重新解讀,值得深入討論。

皇后山兩所新建小學各設三十班,共涉款七億七千多萬元,議員普遍關注規劃問題,有議員聲稱「就近入學」原則定義是「步行的行程可以去得到」,亦有議員認定兩所小學因為「就近入學」原則,照顧鄰近屋邨的學生,但校舍落成後跟着父母輪候「上樓」的學生已成中學生,質疑需求下跌,有人更建議當局日後把校舍改為中學,彈性應付需求。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雖在會上重申,「就近入學」是以校網為單位,而非屋邨計算,但議員們似乎充耳不聞,雙方各說各話。

「就近入學」是不少國家與地區處理中小學學額分配的基本原則,現時本港中學校網以行政區域劃分,小學則按此再劃分面積較小的校網,比如皇后山所在的北區有三個校網,分別服務上水、粉嶺,以及沙頭角等偏遠地區。小學生乘搭校車、保母車等交通工具,在合理的時間與車程內,往返同一地區的住處與學校,並非不合理的安排,而統一派位機制以校網為本,正是避免大批學生跨區返學,舟車勞頓。

糾纏「就近入學」定義意義不大,但小學校網有否必要重新劃界,尤其是新市鎮的校網應否劃得更細,卻是值得討論,若然以議員理解般以屋邨或步行距離解讀「就近入學」,顯然會令學校生源變相鎖定特定屋邨,勢會出現收生不足;同樣校網劃得更細,但同一校網供家長選擇的學校數目減少,兩者均不甚理想。

新發展區帶動人口結構轉變,個別校網學額預期供不應求,同時加快「火柴盒學校」藉遷校改善硬件設施的機會,近年當局已頻密推出校舍分配。程尚達認為,議員們考慮個別屋邨的社區需求的時候,也要兼顧整體地區的學額供應、公共資源優次等,始能有效善用公帑,值得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