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非華語生中文新課本 教師試教反應正面
2018-01-08 00:00
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發展的新中文課本,是根據教育局中文科課程指引,並按「學習架構」設計予非華語生使用,每冊八個單元,涵蓋聽說讀寫範疇。去年十一月,當局邀請全港有非華語生就讀的小學,試用小三課本其中兩個單元。約八成學生屬非華語生的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是其中一所在小三全級試用課本的學校,該校中文科統籌主任陳玉花表示,其他教師對課本的反應均正面。
「坊間課本雖也分聽說讀寫,但讀和寫比重較大和編排較前,新課本從聽和說開始,較適合非華語生。」陳玉花坦言,非華語生學習中文和主流學生截然不同,教學上須從活動入手,將課題聯繫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才學單詞、寫作。「課本設計的『課前準備』較多,讓學生先畫畫和寫單詞等,教師可藉此『摸底』,知道他們懂多少詞彙和概念再施教。」陳玉花又指,該校中文科採用分組教學,小三級四組學生雖然能力程度不一,但課本設計具彈性,教師也可因應進度,調適教材使用。
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小學的非華語生統籌老師曾淑賢,亦曾抽出聆聽單元予小四級學生試用。該校共有二十九名非華語生,小一至小四的中文科採用抽離教學,曾淑賢擁有逾二十年教書經驗,但接手教抽離班只有三年,最初曾覺教非華語生完全顛覆自己認知,雖然校方減少其他課節以便她備課,但仍感吃力。她認為教師面對的最大困難是時間不足。
「因坊間課本題材太深,我們往往需要從不同教材擷取剪裁使用。」曾淑賢認同新課本「課前準備」設計更利教學,單元更易喚起學生的記憶。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