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香港周末好去处20大推介!日本玻璃展/韩国画展/奥斯卡纪录片放映/大型壁画/靳埭强展览/美国艺术家大型回顾展

2024-06-14 00:00

6月香港周末好去处20大推介!奥斯卡纪录片放映/大型壁画/靳埭强展览/美国艺术家大型回顾展
6月香港周末好去处20大推介!奥斯卡纪录片放映/大型壁画/靳埭强展览/美国艺术家大型回顾展

6月香港艺文展览活动、文青好去处、周末活动推介又来了!ArtCan为读者搜寻每月全新必看、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来到6月份,有不少充满意义的艺术展览及活动进行,大家不要错过!6月香港周末好去处推介包括:奥斯卡纪录片放映会、香港艺术单位BIKUTA MALAMIA 大型壁画《La première》作品展、靳埭强展览、美国艺术家大型回顾展《布鲁斯.瑙曼》等,各个展览规模盛大,大家记得预留时间去看!

6月周末好去处推介1.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我一生经历过很多黑暗;但是上天给我黑暗,就是让我了解光明在哪里。世界上没有黑暗,只有光明在,就是看我们会不会看。」  —— 萧勤,于2018年
「我一生经历过很多黑暗;但是上天给我黑暗,就是让我了解光明在哪里。世界上没有黑暗,只有光明在,就是看我们会不会看。」 —— 萧勤,于2018年
在1990年失去女儿莎芒妲后的十年,萧勤深陷自省与情感重建。
在1990年失去女儿莎芒妲后的十年,萧勤深陷自省与情感重建。
他深受佛教哲理中轮回和永生的观念所启迪,相信莎芒妲逝世并不是终结。
他深受佛教哲理中轮回和永生的观念所启迪,相信莎芒妲逝世并不是终结。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对他而言,莎芒妲的灵性超越凡世,她超越大限,存在于感官之外的「永久花园」。
对他而言,莎芒妲的灵性超越凡世,她超越大限,存在于感官之外的「永久花园」。
对他而言,莎芒妲的灵性超越凡世,她超越大限,存在于感官之外的「永久花园」。
对他而言,莎芒妲的灵性超越凡世,她超越大限,存在于感官之外的「永久花园」。
正如他所言:Samantha「没有离开,只是不在」。
正如他所言:Samantha「没有离开,只是不在」。
正如他所言:Samantha「没有离开,只是不在」。
正如他所言:Samantha「没有离开,只是不在」。

在去年6月30日,萧勤(1935-2023)逝世,飞越大限外与他挚爱的女儿莎芒妲团聚。这次《花园·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是我们向萧勤和他的艺术成就致敬,同时聚焦探讨1990年代这段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展览将从萧勤1990年创作的《明光─向升华致敬》展开叙述,带领我们探索一系列萧勤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度大限」、「莎芒妲」、「永久花园」、「新世界之能」、「协奏」、「光明彼岸」和「三昧地」等。展览以回顾式的视角,见证大师从亲历个人悲痛中觉醒,达至升华的旅程。在1990年失去女儿莎芒妲后的十年,萧勤深陷自省与情感重建。他深受佛教哲理中轮回和永生的观念所启迪,相信莎芒妲逝世并不是终结。对他而言,莎芒妲的灵性超越凡世,她超越大限,存在于感官之外的「永久花园」。正如他所言:Samantha「没有离开,只是不在」。

《花园 · 彼岸:萧勤香港纪念展》

  • 日期:即日至7月26日
  • 时间:星期一至五早上11时至晚上7时
  • 地点:3812画廊
  • 地址:中环云咸街40号云咸商业中心26楼

6月周末好去处推介2. 国际艺术家双人展《Through Timeless Spaces》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 双人展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 双人展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 双人展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 双人展
Stanza VII (2024) by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VII (2024) by Anzhelika Lebedeva
Interact IV 2024 Teng Tian
Interact IV 2024 Teng Tian
Stanza XII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XII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V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V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XI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Stanza XI 2024 Anzhelika Lebedeva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双人展将展出中国艺术家滕天和俄罗斯-义大利艺术家安热莉卡·列别杰娃 (Anzhelika Lebedeva) 的作品,这将是两位艺术家首次在香港展示他们的才华。在安热莉卡·列别杰耶娃的粉彩作品中,不知名的人物从门的另一侧潜伏出来,创作审视了个人及其与周围空间的互动,展现了一个鲜明与微妙并存的场景。在滕天的油画作品中,手是一个矛盾体-悬浮在运动中,却又在运动中,是她对生活中接触过的个人、空间和物体的微小特徵进行观察后创作的。

《时空荏苒》(Through Timeless Spaces)

日期:2024年6月15日至7月6日 (星期一、星期日及公衆假期除外)
时间:每周二至五早上11时至晚上7时|星期六早上11时至晚上5时
地点:SENS Gallery
地址:黄竹坑业勤街39号 Landmark South 19 楼 08 室

6月周末好去处推介3. 香港新晋艺术家李欣仪个展《入夜逐光》

《入夜逐光》李欣仪个展
《入夜逐光》李欣仪个展
以「入夜逐光」为主题描绘了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和人们在夜晚中的千姿百态。
以「入夜逐光」为主题描绘了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和人们在夜晚中的千姿百态。
透过观察和描绘,她整理了自己的思绪。
透过观察和描绘,她整理了自己的思绪。
以「入夜逐光」为主题描绘了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和人们在夜晚中的千姿百态。
以「入夜逐光」为主题描绘了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和人们在夜晚中的千姿百态。
香港新晋艺术家李欣仪
香港新晋艺术家李欣仪
李欣仪擅长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及其与环境的互动
李欣仪擅长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及其与环境的互动
创造出画面感极强的情景
创造出画面感极强的情景
李欣仪擅长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及其与环境的互动
李欣仪擅长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及其与环境的互动
创造出画面感极强的情景
创造出画面感极强的情景

李欣仪是香港新晋艺术家。其作品多描绘其生活及工作环境,喜欢的主题包括群体合作与个人命运等。供水系统、人工建筑物横切面和城市景观等都是她绘画中的常见元素。她擅长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并结合她在舞台制作的经验,创造出画面感极强的情景,从中探索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今次展览中,她以「入夜逐光」为主题描绘了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和人们在夜晚中的千姿百态。入夜后是她一天中最享受和放松的时刻。随著城市的节奏开始放缓,周遭的环境也逐渐沉寂下来,夜幕把她从繁忙的群体活动中释放出来。藉著下班后漫长的车程,她得以专注观察四周光线和环境的变化。

《入夜逐光》李欣仪个展

日期:即日至 6月29日
时间:星期二至六 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地点:Touch Gallery
地址:中环荷李活道10号 大馆 3 座 202 室

6月周末文青好去处4. 韩国艺术家杨裕然个展《杨裕然:徒手》

展览现场:《杨裕然:徒手》,刺点画廊,2024
展览现场:《杨裕然:徒手》,刺点画廊,2024
杨裕然 《徒手》 2024
杨裕然 《徒手》 2024
杨裕然 《从傍晚开始》 2024
杨裕然 《从傍晚开始》 2024
杨裕然 《网》 2023
杨裕然 《网》 2023
杨裕然 《反光面》 2023
杨裕然 《反光面》 2023
杨裕然 《轨迹 2》 2024
杨裕然 《轨迹 2》 2024
杨裕然 《馀晖之中》 2023
杨裕然 《馀晖之中》 2023
杨裕然 《躁动》 2023
杨裕然 《躁动》 2023

韩国艺术家杨裕然于香港的首次个展《杨裕然:徒手》,展示了一系列以「手」为主题的新作品,突出劳动在双手和物件上留下的可见痕迹。杨裕然曾受韩国传统水墨画的培训,她将稀释后的塑胶彩,在韩国壮纸上逐层堆叠,以展现更加柔和的效果。今次展览的作品隐去人的样貌,聚焦手部以重点表现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劳动中所产生的孤独感。手是体力劳动的象征,而在过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主流想法下,体力劳动常常被低估和轻视。这些画作是杨裕然早前以「负伤的手」为主题的作品的延伸,手上的伤痕正是反抗和异见的见证。

《杨裕然:徒手》

6月周末文青推介5. 日本玻璃艺术家联展《流光》

《流光—玻璃艺术联展》
《流光—玻璃艺术联展》
小岛有香子 Yukako Kojima 作品
小岛有香子 Yukako Kojima 作品
小坂未央 Mio Kosaka 作品
小坂未央 Mio Kosaka 作品
奥岛圭二 Keiji Okushima 作品
奥岛圭二 Keiji Okushima 作品
西垣聡 Satoshi Nishigaki 作品
西垣聡 Satoshi Nishigaki 作品
作道僚子 Ryoko Tsukurimichi 作品
作道僚子 Ryoko Tsukurimichi 作品
奥岛圭二 Keiji Okushima
奥岛圭二 Keiji Okushima
小坂未央 Mio Kosaka
小坂未央 Mio Kosaka
佐佐木类 Rui Sasaki
佐佐木类 Rui Sasaki
作道僚子 Ryoko Tsukurimichi
作道僚子 Ryoko Tsukurimichi
西垣聡 Satoshi Nishigaki
西垣聡 Satoshi Nishigaki
小岛有香子 Yukako Kojima
小岛有香子 Yukako Kojima

玻璃艺术联展《流光》展览,将呈现6位当代日本玻璃艺术家扣人心弦的玻璃艺术品,包括奥岛圭二 (Keiji Okushima)小坂未央 (Mio Kosaka)佐佐木类 (Rui Sasaki)作道僚子 (Ryoko Tsukurimichi)西垣 聡 (Satoshi Nishigaki)以及小岛有香子 (Yukako Kojima)。展览以璀璨多彩的玻璃艺术品,窥探静态玻璃世界中的动态光影魅力,感受透明国度中变幻莫测的流光美感。

《流光—玻璃艺术联展》

  • 日期:即日至 6月29日
  • 时间:星期二至六 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 地点:Touch Ceramics
  • 地址:中环荷里活道10号大馆3座203室

6月周末好去处推介6. 香港艺术家沈学翘/阮丽怡联展《脊椎不会记得它的翅膀》

《脊椎不会记得它的翅膀》沈学翘/阮丽怡 双个展
《脊椎不会记得它的翅膀》沈学翘/阮丽怡 双个展
绘画作品纪录了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绘画作品纪录了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展览的主题取自越南裔美国诗人王鸥行的诗作《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
展览的主题取自越南裔美国诗人王鸥行的诗作《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
绘画作品纪录了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绘画作品纪录了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展览的主题取自越南裔美国诗人王鸥行的诗作《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
展览的主题取自越南裔美国诗人王鸥行的诗作《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
阮丽怡作品
阮丽怡作品
阮丽怡作品
阮丽怡作品

《脊椎不会记得它的翅膀》是沈学翘与阮丽怡合作的双人展览,绘画作品纪录了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展览的主题取自越南裔美国诗人王鸥行的诗作《总有一天我会爱上王鸥行》,沈学翘在平面上重新构建了原本模糊不清的景象,重新审视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而阮丽怡则试图将过去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和事物描绘成此时此刻的形象,以反思其中被遗忘的价值和意义。两位艺术家尝试以绘画的方式保存那些短暂却仍未能忘却的瞬间,同时专注于当下时刻,感受和纪录背负著或曾存在的部分。

沈学翘/阮丽怡联展《脊椎不会记得它的翅膀》

  • 日期:2024年6月7 至 30日
  • 时间:星期五至日 下午1时至晚上7时(星期一至四 需要预约)
  • 地点:Artspace 1999
  • 地址:湾仔轩尼诗道365-367号

6月周末好去处推介7. 西班牙艺术家 Diggity Douglas《异色蓝调》个人展览

西班牙艺术家 Diggity Douglas 个人展览《异色蓝调》
西班牙艺术家 Diggity Douglas 个人展览《异色蓝调》
西班牙艺术家 Diggity Douglas 个人展览《异色蓝调》
西班牙艺术家 Diggity Douglas 个人展览《异色蓝调》
透过重塑梦境及符号,艺术家在作品中探索潜意识与创作的关系。
透过重塑梦境及符号,艺术家在作品中探索潜意识与创作的关系。
同时向一众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巨匠致敬
同时向一众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巨匠致敬
艺术家以这套全新作品分享成瘾者、和作为一名色盲画家的故事,并运用不同被解构的人像,向观众展现自省的旅程。
艺术家以这套全新作品分享成瘾者、和作为一名色盲画家的故事,并运用不同被解构的人像,向观众展现自省的旅程。
艺术家以这套全新作品分享成瘾者、和作为一名色盲画家的故事,并运用不同被解构的人像,向观众展现自省的旅程。
艺术家以这套全新作品分享成瘾者、和作为一名色盲画家的故事,并运用不同被解构的人像,向观众展现自省的旅程。
Diggity Douglas 生于西班牙,他的创作以人像为主。
Diggity Douglas 生于西班牙,他的创作以人像为主。

西班牙艺术家Diggity Douglas个人展览《异色蓝调》透过重塑梦境及符号,在作品中探索潜意识与创作的关系,同时向一众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巨匠致敬。艺术家以这套全新作品分享成瘾者、和作为一名色盲画家的故事,并运用不同被解构的人像,向观众展现自省的旅程。Diggity Douglas 生于西班牙,他的创作以人像为主,从学生时代起一直绘画具讽刺意味的人脸作品。他近期创作的吃喝人像则源自于他对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毕加索的热爱。同时,受达利与精神分析巨擘佛洛伊德之间关系的启发,他开始尝试记录梦境和半清醒状态中作画,透过这种方法来理解潜意识和自身的关系。

《异色蓝调》

  • 日期:即日 至 6月16日
  • 地点:中环云咸街 33 号地下
  • 时间:上午11时 至 晚上9时(每天开放)

6月限定文青推介8. 韩国艺术家张可儿展览《鬼魅之城》

《鬼魅之城》展览
《鬼魅之城》展览
韩国艺术家张可儿
韩国艺术家张可儿
张可儿作品
张可儿作品
头发是她作品描绘的重要部分。这在本次展览《⻤魅之城》中格外明显,尤其里⾯⼀位正⽤⽊梳梳理头发的⼥性。头发象徵著许多东⻄,包括智慧、⼒量、神圣意味、性别、地位和个⼈⾝份,在许多⽂化和神话中都有出现。
头发是她作品描绘的重要部分。这在本次展览《⻤魅之城》中格外明显,尤其里⾯⼀位正⽤⽊梳梳理头发的⼥性。头发象徵著许多东⻄,包括智慧、⼒量、神圣意味、性别、地位和个⼈⾝份,在许多⽂化和神话中都有出现。
头发是她作品描绘的重要部分。
头发是她作品描绘的重要部分。
《鬼魅之城》展览
《鬼魅之城》展览
幽灵并⾮我们通常所想象的可怕或奇怪的存在——反之,他们⽽是与我们共存,使我们⽇常⽣活更充满活⼒,和陪伴我们愈合的存在。
幽灵并⾮我们通常所想象的可怕或奇怪的存在——反之,他们⽽是与我们共存,使我们⽇常⽣活更充满活⼒,和陪伴我们愈合的存在。

张可儿生于韩国,是一位自修绘画的艺术家,以她独特的绘画⾵格和艺术世界⽽广受认可和喜爱。在是次《⻤魅之城》展览中,幽灵并⾮我们通常所想象的可怕或奇怪的存在——反之,他们⽽是与我们共存,使我们⽇常⽣活更充满活⼒,和陪伴我们愈合的存在。头发是她作品描绘的重要部分。这在本次展览《⻤魅之城》中格外明显,尤其里⾯⼀位正⽤⽊梳梳理头发的⼥性。头发象徵著许多东⻄,包括智慧、⼒量、神圣意味、性别、地位和个⼈⾝份,在许多⽂化和神话中都有出现。这次展览通过幽灵这个主题巧妙地隐喻出「陪伴」的意味,透过作品弥合艺术家与观众的内⼼世界。

《鬼魅之城》张可儿个展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9. 非常「香港」的展览《石汉瑞:化图为语》

《石汉瑞:设计香港品牌》截图,© M+,香港
《石汉瑞:设计香港品牌》截图,© M+,香港
香港平面设计之父石汉瑞(Henry Steiner)
香港平面设计之父石汉瑞(Henry Steiner)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1980年年报,1981年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1980年年报,1981年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标志模型,约1984年
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标志模型,约1984年
《The Asia Magazine》1961年12月号封面
《The Asia Magazine》1961年12月号封面
「香港之进展」海报,1975年
「香港之进展」海报,1975年
淘大花生油罐,1972年
淘大花生油罐,1972年
森泽株式会社「十•Y•P• 三」海报,1991年
森泽株式会社「十•Y•P• 三」海报,1991年
「石汉瑞:东/西设计对话」海报, 1988年
「石汉瑞:东/西设计对话」海报, 1988年

踏入夏季,西九文化区将于6月呈献多个全新展览,包括M+一个非常「香港」的展览——香港平面设计之父石汉瑞(Henry Steiner)的个展「石汉瑞:化图为语」。石汉瑞1934年于奥地利出生,自1961年起移居香港从事平面设计。我们熟悉的滙丰银行红白六角形标志、渣打银行的钞票设计,以及本地多家著名公司及机构的标志,包括香港赛马会、牛奶公司等,均是出自石汉瑞之手,可以说石汉瑞的作品已无缝地融入香港几代人的生活之中。

「石汉瑞:化图为语」展览将分为两部分,展出200多件来自M+藏品系列和石汉瑞个人收藏的展品,展示他由1960年代至今最广为人知的设计。此外,《石汉瑞的香港》一书结集香港平面设计之父的经典作品及背后故事,将于M+博物馆「石汉瑞:化图为语」 专题展览首日同步发布。

《石汉瑞:化图为语》

  • 日期:2024年6月15日 至 2025年6月16日
  • 时间:逢星期二至四、周末及公众假期:早上10时至下午6时开放;
    星期五:早上10时 至 晚上10时;
    星期一:休馆(M+展厅的最后入场时间为闭馆前30分钟。)
  • 地点:西九文化区 M+ (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
  • 地址:九龙博物馆道38号

活动详情:冯程淑仪 – 非常「香港」的展览——「石汉瑞:化图为语」

6月限定好去处推介10. 香港儿童画家 陈溥治个人画展《画到 10!》

我的创意旅程<画到 10!>|陈溥治个人画展
我的创意旅程<画到 10!>|陈溥治个人画展
陈溥治(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作品(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作品(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我的创意旅程<画到 10!>|陈溥治个人画展
我的创意旅程<画到 10!>|陈溥治个人画展
陈溥治作品(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作品(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出席画展开幕仪式(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陈溥治出席画展开幕仪式(图片来源:Instagram@angelochanpochi)

10岁香港儿童画家陈溥治(Angelo Chan)今次将与首次个人画展《画到 10!》展出多达170幅作品,囊括他由2岁开始至今创作的精彩画作,当中包括过往国际大赛之夺冠作品,见证著他《画到10!》的创意旅程。Angelo期望藉著是次画展,让小朋友的可爱和纯真,化身为国际和社会间「爱的桥梁」, 唤醒大家对家庭亲情、和平友爱、自然生态、民族历史、梦想未来等不同议题的关注。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重拾自己的儿时回忆,喜爱绘画那种开心快乐、天马行空的感觉。

我的创意旅程《画到 10!》陈溥治个人画展

  • 日期:即日 至 7月20日
  • 时间:星期一至六 早上9时 至 晚上7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 地点:KC100艺术空间
  • 地址:葵涌葵昌路 100 号地下

6月文青好去处推介11. 法国五月活动《Enchantée》杨诗韵 x 希念 联展

《Enchantée》杨诗韵 x 希念 联展
《Enchantée》杨诗韵 x 希念 联展
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对法国和香港的热爱为灵感
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对法国和香港的热爱为灵感
将这两个地点的标志性风景进行了独特的融合
将这两个地点的标志性风景进行了独特的融合
两位香港艺术家杨诗韵和希念将透过联展《Enchantée》,带领观众游览迷人的法国街道和香港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
两位香港艺术家杨诗韵和希念将透过联展《Enchantée》,带领观众游览迷人的法国街道和香港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
将这两个地点的标志性风景进行了独特的融合
将这两个地点的标志性风景进行了独特的融合
两位香港艺术家杨诗韵和希念将透过联展《Enchantée》,带领观众游览迷人的法国街道和香港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
两位香港艺术家杨诗韵和希念将透过联展《Enchantée》,带领观众游览迷人的法国街道和香港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
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对法国和香港的热爱为灵感
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对法国和香港的热爱为灵感

两位香港艺术家杨诗韵和希念将透过联展《Enchantée》,带领观众游览迷人的法国街道和香港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两位艺术家以他们对法国和香港的热爱为灵感,将这两个地点的标志性风景进行了独特的融合。用画笔捕捉了这些地方的精髓和魅力,向法国和香港丰富的文化遗产致敬。展览不仅展示了杨诗韵和希念的艺术才华,还邀请观众反思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传统的美感以及艺术的通用语言。

《Enchantée》杨诗韵 x 希念 联展

  • 日期:2024年6月1 至 6月22日
  • 时间:星期二至五 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星期六 中午12时 至 晚上6时
  • 地点:雍廷序画廊
  • 地址:中环云咸街67号 立健商业大厦7楼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12. 《永远在未来之后》周俊辉个展

永远在未来之后|周俊辉个展
永远在未来之后|周俊辉个展
周俊辉将香港景物,经典港产片场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带入塔罗世界
周俊辉将香港景物,经典港产片场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带入塔罗世界
周俊辉将香港景物,经典港产片场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带入塔罗世界
周俊辉将香港景物,经典港产片场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带入塔罗世界
贯彻其嬉讽的作风
贯彻其嬉讽的作风
贯彻其嬉讽的作风
贯彻其嬉讽的作风
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他带来的情感与冲击
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他带来的情感与冲击
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他带来的情感与冲击
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他带来的情感与冲击
透过塔罗固有的敍事,神秘及符号性的设定,作品勾起时空的复杂性。
透过塔罗固有的敍事,神秘及符号性的设定,作品勾起时空的复杂性。

「我赶不上时间。每刻拚命地追赶著虚无,它始终流逝得不见踪影。时间的现在及未来流动著, 在不同领域伸延及缩短。 现在我正进入不知名的空间,颠倒时间的概念。将现在与未来对等地无限膨胀,同时把过去的故事像散文集般精选出来...」是次展览《永远在未来之后》来到周俊辉塔罗系列的第二章。周俊辉继续将香港景物,经典港产片场景,以及流行文化元素带入塔罗世界。贯彻其嬉讽的作风,从中感受到这个城市对他带来的情感与冲击。 透过塔罗固有的敍事,神秘及符号性的设定,作品勾起时空的复杂性。

《永远在未来之后》周俊辉个展

  • 日期:2024年6月11日 至 7月6日
  • 时间:星期二至六 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 地点:Touch Gallery
  • 地址: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3座103室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13. 英国摄影艺术家Emily Allchurch 个展《多重故事》

英国艺术家Emily Allchurch
英国艺术家Emily Allchurch
Emily Allchurch 《苏州与威尼斯(继徐扬之后)》
Emily Allchurch 《苏州与威尼斯(继徐扬之后)》
Emily Allchurch 《镜像城市2》
Emily Allchurch 《镜像城市2》
Emily Allchurch 《崇山峻岭之中(继马远之后)》
Emily Allchurch 《崇山峻岭之中(继马远之后)》
Emily Allchurch 《镜像城市1》
Emily Allchurch 《镜像城市1》
Emily Allchurch 《东京故事4:室内(歌川广重之后)》
Emily Allchurch 《东京故事4:室内(歌川广重之后)》
Emily Allchurch 《巴别塔:香港》
Emily Allchurch 《巴别塔:香港》

英国摄影艺术家Emily Allchurch的个展《多重故事》,是她在画廊的第三次个展。《多重故事》从Allchurch过去十多年对东亚的艺术参与中汲取灵感,展示她从日本到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艺术之旅,并庆祝她今年重返香港展出全新作品。是次展出的精选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在该地区的广泛旅行经历和参与,以她标志性的照片拼贴创作手法,以灯箱和相片形式呈现。

英国摄影艺术家Emily Allchurch个展《多重故事》

  • 日期:2024年6月6日 至 7月13日
  • 时间:星期二至六 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 地点:凯伦伟伯画廊
  • 地址:中环鸭巴甸街20号地下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14. 奥斯卡得奖德国导演 纪录片放映会《造林者》

 奥斯卡得奖德国导演 纪录片放映会《造林者》
 奥斯卡得奖德国导演 纪录片放映会《造林者》

奥斯卡得奖德国导演Volker Schlöndorff(沃克.施隆多夫)执导的环保纪录片《造林者》(特别辑录版)首次于香港免费放映。 《造林者》以第一视觉纪录澳洲世界宣明会首席气候行动顾问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在非洲尼日尔利用「天然资源再生技术」与农民一起对抗荒漠化、令600万公顷土地重生的故事。 片中主角Tony届时更会亲临现场,分享自己的历程,并探讨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问题,鼓励大家以气候行动帮助受影响儿童及社区走出困境! 

纪录片放映会《造林者》

  • 日期: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 时间:下午3时 至 4时30分 
  • 地点:铜锣湾礼顿道119号公理堂大楼6楼 
  • 嘉宾:Tony Rinaudo(托尼.里努多),澳洲世界宣明会首席气候行动顾问 
  • 登入以下连结免费报名参加。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 报名连结:按此

6月限定好去处推介15. 香港艺术单位BIKUTA MALAMIA 大型壁画《La première》作品展

大型壁画《La première 》作品展
大型壁画《La première 》作品展
创作出不同纹理、型态的笔触和色块线条
创作出不同纹理、型态的笔触和色块线条
除了选用了有别以往的素材, 亦混入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泼墨、盖印等多样的手法
除了选用了有别以往的素材, 亦混入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泼墨、盖印等多样的手法
除了选用了有别以往的素材, 亦混入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泼墨、盖印等多样的手法
除了选用了有别以往的素材, 亦混入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泼墨、盖印等多样的手法
呈现出每一次初遇百感交集之感
呈现出每一次初遇百感交集之感
今次『 La première 』作品展中,BIKUTA MALAMIA 混用不同的笔触、颜色及素材碰撞
今次『 La première 』作品展中,BIKUTA MALAMIA 混用不同的笔触、颜色及素材碰撞
展览作品贯彻 BIKUTA MALAMIA 一向以来的画风
展览作品贯彻 BIKUTA MALAMIA 一向以来的画风
以油粉彩作主导,亦加入了水彩和塑胶彩作媒介
以油粉彩作主导,亦加入了水彩和塑胶彩作媒介
今次『 La première 』作品展中,BIKUTA MALAMIA 混用不同的笔触、颜色及素材碰撞
今次『 La première 』作品展中,BIKUTA MALAMIA 混用不同的笔触、颜色及素材碰撞
呈现出世上各种初遇一刻的火花及化学作用
呈现出世上各种初遇一刻的火花及化学作用
以油粉彩作主导,亦加入了水彩和塑胶彩作媒介
以油粉彩作主导,亦加入了水彩和塑胶彩作媒介

今次「 La première」作品展中,香港艺术单位BIKUTA MALAMIA 混用不同的笔触、颜色及素材碰撞,呈现出世上各种初遇一刻的火花及化学作用,以感性角度出发的四幅作品,以唤醒大家心目中四种与别不同的第一次。展览作品贯彻 BIKUTA MALAMIA 一向以来的画风,以油粉彩作主导,亦加入了水彩和塑胶彩作媒介,创作出不同纹理、型态的笔触和色块线条。除了选用了有别以往的素材, 亦混入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泼墨、盖印等多样的手法丰富内容,更能呈现出每一次初遇百感交集之感,让当中的化学作用爆炸力活现于眼前。

大型壁画《 La première 》作品展

6月好去处推介16.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心曲 2024 水墨设色纸本 60 x 48 cm
心曲 2024 水墨设色纸本 60 x 48 cm
红日照松峯 2024 水墨设色纸本 97 x 59 cm
红日照松峯 2024 水墨设色纸本 97 x 59 cm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著名艺术家靳埭强自1969年以来在艺术创作路上拓展了不同的阶段
著名艺术家靳埭强自1969年以来在艺术创作路上拓展了不同的阶段
靳埭强有六十馀载的创作心象
靳埭强有六十馀载的创作心象
著名艺术家靳埭强自1969年以来在艺术创作路上拓展了不同的阶段
著名艺术家靳埭强自1969年以来在艺术创作路上拓展了不同的阶段
靳埭强有六十馀载的创作心象
靳埭强有六十馀载的创作心象

著名艺术家靳埭强自1969年以来在艺术创作路上拓展了不同的阶段,由新水墨运动浪潮开始的波普水墨、「师古」的古画重覆临摹重构、「师自然」的游名山写生重绘创作、开拓文字山水画、至结集「师我求我」拓展自我感悟意象。2024年八十岁后的靳氏再次重拓初心,回看过去六十馀载的创作心象,自由自在地再耕耘我的心田,创作出重新感悟的新作。

《重拓初心》靳埭强个人展览

  • 日期:即日 至 6月8日
  • 时间: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星期一、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 地点:Touch Gallery
  • 地址:中环荷李活道10号 大馆3座103室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17. 《宇宙力场:格哈德·里希特与肖恩·斯库利的未来图想》

Gerhard Richter, Rot-Blau-Gleb, 1973, oil on canvas, 200 x 200 cm. (78 34 x 78 34 in.)
Gerhard Richter, Rot-Blau-Gleb, 1973, oil on canvas, 200 x 200 cm. (78 34 x 78 34 in.)
Sean Scully, Wall of Light Red, 1998, 243.8 x 243.8 cm. (96 x 96 in.)
Sean Scully, Wall of Light Red, 1998, 243.8 x 243.8 cm. (96 x 96 in.)
Gerhard Richter, Strip 927-2, 2012, 210 x 230 cm. (82 58 x 90 12 in.).j
Gerhard Richter, Strip 927-2, 2012, 210 x 230 cm. (82 58 x 90 12 in.).j
Gerhard Richter, 20 November 2014, 2014, oil on colour photograph, 15 x 10 cm. (5 78 x 4 in.)
Gerhard Richter, 20 November 2014, 2014, oil on colour photograph, 15 x 10 cm. (5 78 x 4 in.)
Sean Scully, 2.5.24, 2024, pencil on paper, 30 x 42 cm. (11 34 x 16 12 in.)
Sean Scully, 2.5.24, 2024, pencil on paper, 30 x 42 cm. (11 34 x 16 12 in.)
Sean Scully, Pink Two, 2008, oil on aluminium, 71.3 x 81.3 (28 18 x 32 18 in.)
Sean Scully, Pink Two, 2008, oil on aluminium, 71.3 x 81.3 (28 18 x 32 18 in.)
Sean Scully, Wall Yellow 1.20.21, 2021, watercolou…pencil on paper, 76.2 x 57.8 cm. (30 x 22 in.)
Sean Scully, Wall Yellow 1.20.21, 2021, watercolou…pencil on paper, 76.2 x 57.8 cm. (30 x 22 in.)
Joachim Pissarro
Joachim Pissarro
Gerhard Richter
Gerhard Richter
Sean Scully
Sean Scully

由知名艺术史学家Joachim Pissarro策展,展览将于Ben Brown Fine Arts举行。展览汇集从斯库利(Sean Scully)的工作室精心挑选的一系列画作和纸上作品,以及贯穿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创作生涯的典范之作,涵盖抽象绘画、照片绘画和纸上作品等多个类别。两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将透过作品开啓一场前所未见的对话,探讨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艺术、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使他们成为20至21世纪最具影响力、最卓越非凡的艺术家。

《宇宙力场:格哈德·里希特与肖恩·斯库利的未来图想》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18. 《树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览

《树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览
《树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览
植物印染展览(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植物印染展览(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地点:香港神托会灵基营(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地点:香港神托会灵基营(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 ( JOSH CHANG, SIU CHING)(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 ( JOSH CHANG, SIU CHING)(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植物印染展览(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植物印染展览(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透过社区创作及植物印染展览 ,多感官互动展览及体验活动,邀请大众以不同艺术形式亲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过颜色与人类互动(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透过社区创作及植物印染展览 ,多感官互动展览及体验活动,邀请大众以不同艺术形式亲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过颜色与人类互动(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透过社区创作及植物印染展览 ,多感官互动展览及体验活动,邀请大众以不同艺术形式亲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过颜色与人类互动(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艺术家巨人染透过社区创作及植物印染展览 ,多感官互动展览及体验活动,邀请大众以不同艺术形式亲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过颜色与人类互动(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植物印染(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植物印染(图片来源:Facebook@giantstiedye)

「每片叶子都承载著地域的记忆、时间的痕迹、及生命的印记。」艺术家巨人染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自然艺术旅人计划」,举行《树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览。艺术家巨人染透过社区创作及植物印染展览 ,多感官互动展览及体验活动,邀请大众以不同艺术形式亲身感受大自然如何透过颜色与人类互动,引发更多对自然和环境保育主题的思考。

《树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览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19. 《见餐不是餐》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梁大伟个人作品展

《见餐不是餐:see food NOT see food》展览
《见餐不是餐:see food NOT see food》展览
本地著名摄影艺术家梁大伟(David Leung)
本地著名摄影艺术家梁大伟(David Leung)
展览于海港城美术馆亮相
展览于海港城美术馆亮相
以「空想性错视」为主轴
以「空想性错视」为主轴
以「空想性错视」为主轴
以「空想性错视」为主轴
把食物和风景照片后制成对称影像
把食物和风景照片后制成对称影像
向观众展示隐藏其中的超现实面孔
向观众展示隐藏其中的超现实面孔
把食物和风景照片后制成对称影像
把食物和风景照片后制成对称影像

本地著名摄影艺术家梁大伟(David Leung)以「空想性错视」为主轴,把食物和风景照片后制成对称影像,向观众展示隐藏其中的超现实面孔。5个不同主题的系列,共22幅全新作品,将于海港城美术馆亮相,为各位「食客」献上一场视觉飨宴。是次作品展名为《见餐不是餐:see food NOT see food》,灵感源自中国古代禅语「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仍是山」。

《见餐不是餐:see food NOT see food》

日期:即日至 6月16日
时间:早上11时 至 晚上10时
地点:海港城美术馆(海洋中心二阶207号铺)

6月限定文青好去处推介20. 美国艺术家Bruce Nauman大型回顾展《布鲁斯·瑙曼》

《走直线》。
《走直线》。
《三头喷泉(朱丽叶、安德鲁、林德)》。
《三头喷泉(朱丽叶、安德鲁、林德)》。
《动物金字塔》。
《动物金字塔》。
《南美之圈》。
《南美之圈》。
《原材料》。
《原材料》。

展示「DEATH」、「WAR」等字句的霓虹灯装置作品在一闪一烁;《动物金字塔》由现成动物标本翻模制成的狐狸和鹿,既像杂技演员,又如被操偶师操控一般,被叠置成金字塔状,本地观众大概也有「吊腊鸭」的奇异联想;记录了艺术家重重复复行为言语的录像作品……现于大馆当代美术馆举行的《布鲁斯.瑙曼》,是一场叫人多么目不暇给的视觉盛宴。

《布鲁斯.瑙曼》展览

  • 日期:即日至2024年8月18日
  • 时间:早上11时 至 晚上7时
  • 地点:大馆赛马会艺方及 F 仓展厅
  • 星期一闭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延至翌日闭馆)
  • 费用:网上/现场:$120(成人门票)/$60(优惠门票*)

*适用于持有效学生证的学生、残疾人士及60岁以上的长者

活动详情:黄子翔 – 布鲁斯.瑙曼香港首个大型展览 艺术揭示神秘真理|流水帐

延伸阅读:香港5月限定好去处25大推介!袖珍鼻烟壶展/冯锺睿象外经心/林一峰艺术展/日本当代彩绘展览

《吴冠中艺术赞助专题展览系列:吴冠中——黑. 白. 灰》
《吴冠中艺术赞助专题展览系列:吴冠中——黑. 白. 灰》
吴冠中《苦瓜家园》
吴冠中《苦瓜家园》
吴冠中《墨海中立定精神》
吴冠中《墨海中立定精神》
吴冠中《纤草》
吴冠中《纤草》
吴冠中《水巷》
吴冠中《水巷》
吴冠中《双燕》
吴冠中《双燕》
吴冠中《瀑布》
吴冠中《瀑布》
《働き者》企划 – 香港站
《働き者》企划 – 香港站
K-NARF & SHOKO 将重返 WKM GALLERY,展示于三月时在香港所收集的「働き者」肖像。这批作品将在展出后,一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幅肖像被添加到《「働き者」企划》档案库中。
K-NARF & SHOKO 将重返 WKM GALLERY,展示于三月时在香港所收集的「働き者」肖像。这批作品将在展出后,一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幅肖像被添加到《「働き者」企划》档案库中。
停留于香港收集本地「働き者」肖像期间,K-NARF & SHOKO 将在 WKM GALLERY 展示这项摄影企划的整个历程。
停留于香港收集本地「働き者」肖像期间,K-NARF & SHOKO 将在 WKM GALLERY 展示这项摄影企划的整个历程。
艺术家二人组合 K-NARF & SHOKO 于 2016 年在日本东京启动,花了 3 年时间创建一个名为《「働き者」企划》的视觉档案记录,记载过百幅日本职人肖像,足迹正在扩展到 20 多个国家。(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艺术家二人组合 K-NARF & SHOKO 于 2016 年在日本东京启动,花了 3 年时间创建一个名为《「働き者」企划》的视觉档案记录,记载过百幅日本职人肖像,足迹正在扩展到 20 多个国家。(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过往一年,他们已于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台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地,收集了约 180 幅肖像。他们今次这一站是香港!(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过往一年,他们已于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台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地,收集了约 180 幅肖像。他们今次这一站是香港!(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艺术家二人组合 K-NARF & SHOKO 于 2016 年在日本东京启动,花了 3 年时间创建一个名为《「働き者」企划》的视觉档案记录,记载过百幅日本职人肖像,足迹正在扩展到 20 多个国家。(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艺术家二人组合 K-NARF & SHOKO 于 2016 年在日本东京启动,花了 3 年时间创建一个名为《「働き者」企划》的视觉档案记录,记载过百幅日本职人肖像,足迹正在扩展到 20 多个国家。(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图片来源:IG@hatarakimono_project)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大堂(近出入口C1)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大堂(近出入口C1)举行。
56号柴油机车
56号柴油机车
已退役的「黄头」(Yellow Head)
已退役的「黄头」(Yellow Head)
已退役的「乌蝇头」(MLR)
已退役的「乌蝇头」(MLR)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昔日列车车厢。
昔日列车车厢。
昔日列车车厢。
昔日列车车厢。
昔日列车车厢。
昔日列车车厢。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已退役的「乌蝇头」(MLR)
已退役的「乌蝇头」(MLR)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大堂(近出入口C1)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大堂(近出入口C1)举行。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站见」铁路展与大家穿越香港铁路的今昔时光。
列车模型展出
列车模型展出
列车模型展出
列车模型展出
列车模型展出
列车模型展出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站见」铁路展现正于红磡站举行。
本地资深摄影记者冯汉柱花了多年时间,每天使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
本地资深摄影记者冯汉柱花了多年时间,每天使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
并在每张照片上标记当天的日期
并在每张照片上标记当天的日期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藉著冯汉柱的作品,大家能够再次细味平日没留意的城市景观
藉著冯汉柱的作品,大家能够再次细味平日没留意的城市景观
冯汉柱表示:「纵是一些熟悉的地方,城市是活的,城里生物不断成长,各自活动,然 后消失,再生长,这些变化吸引了我用电话拍摄记录,日日如是。」
冯汉柱表示:「纵是一些熟悉的地方,城市是活的,城里生物不断成长,各自活动,然 后消失,再生长,这些变化吸引了我用电话拍摄记录,日日如是。」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镜头拍下三母子分别穿上红白蓝色衫,是法国国旗的颜色
镜头拍下三母子分别穿上红白蓝色衫,是法国国旗的颜色
每件作品均以手机拍摄
每件作品均以手机拍摄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冯冯过日子1800日的影像记忆》展览作品
展览从冯汉柱1,800日的影像记忆中,精选近 200 张相片展现在观众眼前
展览从冯汉柱1,800日的影像记忆中,精选近 200 张相片展现在观众眼前
散步行山返工放工,透过冯汉柱的视觉往往呈现另一种意象
散步行山返工放工,透过冯汉柱的视觉往往呈现另一种意象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