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健园|儿童过敏岂止尘蟎为患 增加免疫力防敏方案 

2022-06-27 00:00

过敏病在香港不但普遍,近年病患数字更不断上升,当中儿童过敏尤其惹人关注。其实要防患幼童出现过敏,须先揪出致敏元凶,今期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及儿科学系专家,除剖析蟎虫对港童罹患过敏症的影响,更建议各种预防过敏的方法。

  
留意环境致敏原

不少香港人均有过敏病的经验,如哮喘、鼻敏感或湿疹等,患者不停流鼻水及呼吸困难,又或皮肤出现红肿发痒,令人苦不堪言。据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助理教授梁诗彦医生指,港人罹患过敏病不但普遍,儿童过敏个案近年更不断上升。「中大在2000年初曾跟各地学院进行过敏疾病流行程度研究,发现全球六至七岁小学生及十三至十四岁中学生组别中,对某类过敏疾病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等亚洲发展国家数字更大幅增加,香港虽位列中游,亦每十人有一人患上哮喘,鼻敏感更属亚洲『数一数二』,基本上每三人便有一人患上。」

既然过敏病情况严重,当然要想办法揪出元凶,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徐国荣教授便将致敏原归纳为数大类别,包括源自海鲜、坚果及蛋类的食物过敏;或是由止痛消炎药、盘尼西林等引致药物过敏,惟徐教授强调,最值得关注是环境引致的过敏。「蟑螂、猫狗毛、霉菌、花粉等均属环境类致敏原,然而最主要引致过敏的还是尘蟎,约七至八成香港人对尘蟎有过敏反应。」


减低家居尘蟎量

尘蟎能成为主要致敏因素,全因它不似其他致敏原,可以及早和较易防避。徐教授解释:「要避开食物过敏,只须避免进食致敏食品,蟑螂过敏则可利用曱甴药处理,要避免花粉过敏也可在某些季节减少外出,唯独尘蟎无处不在,难以有效防范,所以目前仍未有完全解决尘蟎过敏的合适方法。」

徐教授指尘蟎的粪便含有多种致敏原,随风飘扬时,有机会被吸入人体,引起不同的过敏反应。「尘蟎会令气管收缩而造成哮喘,在鼻黏膜可引致鼻敏感,若接触到皮肤则有机会令皮肤乾燥脱屑,情况严重时有机会蔓延至手部及脸部,影响小朋友的自信及社交。」

要避免尘蟎引致过敏,梁医生建议可尽量减低家居的尘蟎数量。「有数据指家中三分一的尘蟎位于牀上,故若能控制牀上尘蟎数量,便能改善幼童的过敏症状。大家可尝试以摄氏六十度热水清洁牀单,并以乾衣机烘乾。此外,应尽量减少在牀边放置毛绒玩具,亦可考虑使用防尘蟎牀褥套将牀褥密封,减少牀褥直接接触身体。」除了尘蟎,徐教授指另一种常在食物中出现的蟎虫「仓储蟎」,同样不可不防。「仓储蟎多藏身在食物储存不佳的环境,最难防是就算食物经过煮熟,仍可令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有致命的风险。」

脱敏治疗方案

梁医生指患者如出现过敏症状,不一定要即时接受致敏原测试,症状轻微者可先藉一綫药物控制,如利用类固醇或润肤物品治疗湿疹,使用喷鼻消炎药物治疗鼻敏感等,唯若症状严重,患者便应进行皮刺测试或及抽血测试,检查身体的免疫球蛋白E(IgE)浓度,并检测对各种蟎虫的过敏倾向。若结果发现蟎过敏情况持续,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目前有两种脱敏治疗方案,分别为放置舌下或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虽然后者成效较大,但放置舌下的方案耐受性较佳,较易被小朋友接受,然而要每天进行舌下测试治疗亦不容易贯彻执行,患者及家长应与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接触大自然添免疫力

针对性治疗虽可改善情况,但梁医生指目前仍未有方法将过敏彻底根治,故要避开过敏,最佳办法还是提升幼童的免疫力,梁医生便建议小朋友应多接触大自然。「一至三岁幼童的免疫系统会不断发展及改变,若在这年龄层时鲜有与外界接触,或是环境过份洁净,小朋友的免疫系统便得不到正常发展。我们曾以香港及国内农村幼童作比较,发现生活于城市的香港幼童,出现过敏病机会较高,数据分析亦指出,多身处农村环境及接触家禽动物,会带来更强的免疫力。」

 

听专家话

梁诗彦医生:「香港每三个人便有一人患有过敏病,当中蟎虫是主要诱因,所以若能减少家居中蟎虫接触,能有助舒缓病人的病徵,由于目前没有有效方案根治过敏,故若希望减低小朋友出现过敏的风险,平日便要亲近大自然,多走进郊野接触小动物,甚至参与耕种活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