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健园|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具潜力 揪出早期肝纤维化

2022-06-06 00:00

乙型肝炎或脂肪肝等慢性肝病,有机会演变成肝纤维化,早期阶段能通过药物治愈,后期患者有可能因出现肝硬化情况而未能逆转。中大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团队研发出基于自旋锁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能无创检测人体组织的早期生化症状,有潜力揪出早期肝纤维化。


由慢性肝病衍生
   全球有十五亿人罹患慢性肝病,如脂肪肝、乙或丙型肝炎等在各地非常普遍,香港便有近百分之八人口属乙型肝炎带菌者,成年人中近四分之一有脂肪肝,后者往往由糖尿病、胆固醇高、血脂高、或中央肥胖等引致,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慢性肝病的患者,有机会出现肝纤维化的现象。

肝纤维化其实是慢性肝病演变出来的其中一个病理后果,由于肝脏组织在发炎期间受到破坏,之后在修复过程中会增生纤维组织,早期的肝纤维化能够藉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加深,然而若纤维化一直恶化,却有机会变成肝硬化,届时病情便不能逆转,当肝脏遭永久损害,利用药物或许已经太迟;病情若持续恶化至肝硬化的后期阶段,病人有机会出现肝衰竭甚至肝癌,有机会需要接受换肝。


现有方法存在局限

 既然后期的肝纤维化会演变成为难缠恶疾,尽早发现病情便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在肝纤维化早期阶段,病人往往难以察觉变化,而利用现有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亦未必能够完全掌握病情。中大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余俊豪教授说:「现有肝纤维化的影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音波及磁力共振,通过检测肝脏的硬度来判断纤维化的程度,另外还有一种磁力共振技术也是利用间接的方法判断肝脏纤维化的严重性,这三种都是间接的评估,而非直接量度肝脏纤维组织的多寡。此外,利用肝脏穿刺抽取组织作检测,目前虽然是黄金标准,但它是属于入侵性的方法,存在一定创伤风险。」

中大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团队多年研发的基于「自旋锁」(Spin-Lock)磁共振成像技术,能通过磁场下的磁化转移现象无损探测人体组织内的大分子含量变化,因此有潜力用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研发这项技术的中大医学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陈蔚天教授解释:「现在的磁力共振方法,经常通过检测结构变化来诊断疾病,但在很多疾病的早期阶段,往往有很长时间没任何结构上变化,只会出现一些生化症状,例如在组织内大分子或者新陈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通过这套创新技术,可检测这些生化特徵来作出早期诊断。此方法亦可监测治疗的成效。」研发团队成员亦包括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炜燊教授,以及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朱昭颖教授。

 

易用无入侵性 毋须添配仪器

生化成像是目前热门的科研话题,跟其他生化成像方法相比,陈教授指这项刚夺得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的自旋锁磁共振成像新法,有它的独特优势。「自旋锁生化成像技术适用于平日的磁力共振仪器,不用配合任何外来硬件,而由于没有任何辐射,也毋须利用造影剂,对人体并无损害,应用上亦非常方便。病人只要适合进行一般磁力共振,就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技术。」

陈教授表示目前这技术在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上已进行初步的临牀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团队正在筹备多中心临牀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一应用。陈教授亦指出,自旋锁成像是一种通用的生化成像技术,可应用到不同疾病,目前除了用于检测肝纤维化,也会和其他医生合作,应用于检测关节、眼科、癌症,以至脑科等疾病上。「自旋锁技术可开发定量分析方法,有效检测一些非常重要的新陈代谢产物和大分子,现在已有大量科研结果证明,自旋锁技术在很多的临牀问题上,都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团队期望三年后能将此技术推出市场。

 

听专家话

陈蔚天教授:「《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疾病的话,可以预防疾病恶化,提供更多的机会治愈疾病。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能够给医生带来有效的工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