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常生活入手 悟哲学要趁年轻

2021-02-02 00:00

这本书令我回到青年时代,翻起我在校园刚接触哲学的通识101课的喜悦,我脱离应试压力,开始尽情思考,因为哲学给予我们工具。

那些年,学习有心得的师兄同学,他们发表的醒世好文,最重要的准则是旁徵博引有几多大家认为艰涩的哲学概念,不过,艰涩中带的是青涩,术语一大堆,可是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见识的足够基础下,当时被列为「料-ful」(形容好有料到的上几个世代的校园潮语)的好文,都难以达到「日常」的贴地境界,大家「坚离地」对「坚离地」,于是我们的青春日子便度过了。

本书是由一班有志推动年轻人了解哲学的哲学硕士生联合撰写,与我当年的师兄同学最大分别之处,他们以众多热门而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生活体验为主题,「涵盖有关日常的哲学问题,包括旅行、上网等,写作风格轻松,由浅入深,是一本易读的哲学入门书。」如是者,填补了我多年青春时代留下的知识空白。

作者们行文流畅又有故事性,教晓今天的我其实对社会生活现象可以这样的思考,举个例子,我从第四章《上网 白水》文中,从大家离不开WiFi,时刻保持上网所衍生的一点哲理性思考,想到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Keep Fit潮流,让我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朝九晚五在中环工作,每天吃丰富早餐,中午跟女同事叫下午茶外卖,晚饭又来无节制的美食,说着说着,腰围已经超过裤子的上限,半年增磅三十磅,怎么办?于是花了很多钱加入健身会,认识了一位差不多年纪的「Fit友」A君,身形体态不是令我羡慕,而是令我汗颜,A君教我一套严谨的健身基本法,早餐以蔬果、粗面包为主,每天做足十几组健身练习,然后呢,饮茶时要Order多一壶滚水,因为在你要吃点心之前,将之泡过,清除油腻,当然最好就是不再上茶楼,晚饭要少肉多菜。

A君是陷入了他的「物化」形态里。本书有一句很值得参考︰「沙特(Jean-Paul Sarter)认为人跟物有所不同,从人类的角度而言,物总是因着某些目的而被制造,所以是本质先于存在,一个杯的本质就是用来盛载饮料,它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才会出现在世上。」关于沙特的「存在主义」,说到这里已经足够,我并不是去找暴饮暴食的哲学理由,而是我对于A君自我「物化」、迷失「本质」的歧途,不敢苟同。

A君日练夜练,三餐不是吃「大只粉」(健身专用奶粉),就是食草类食物,他只为六嚿腹肌而生活,不过,他走火入魔到无时间,也没情趣去追女仔,他心仪的OL靓女,一个个对他敬而远之。A君人生最浪漫的回报,就是照全身镜,检视他辛苦经营的肌肉。一位被Keep Fit浪潮耽误的大好年轻人,他被物化而失去了本质。练大只原本是为了吸引身边的女仔嘛,笨蛋!我没有迷失本质,求其是但可以减十磅就够了,馀下的时间是去约女仔睇王晶、曾志伟的《精装追女仔》,想起来,这可能是我人生重要的一次哲理性的大彻大悟。但可不是说我学透了「存在主义」。如有时间,我有需要重看哲学的原著,这是有益的,年轻更需要学习哲学。

说回哲学。甚么是哲学?哲学就是试图寻求世界初始本源、求解最根本答案的思考方法,跟科学穷追宇宙终极起点这门学问,可谓一脉相承,不过,哲学可以让我们如天文科学般,窥探出宇宙的「起点」吗?这些年,经过不同哲学的推论,人的局限就是无法得知自然的「本质」,即是我们所谓的「真理」。内在的我,所见到的一切现象,根本就是自我构建的主观世界,我们没有真正的发现真理,大家所坚持,甚至集体一时认为的真理,都不过是我们的主观。

如是者,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态度」,我们可以说我们必须拥有自由的意识,但是,多少年大家都这样误解了,事关我们是没有摘下有色眼镜看世界的「自由」。甚么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荼毒?就是说一半的哲学,然后鼓动他们以无限度「自由」去追求他们或一群人抱团下的主观「真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