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够发展34个太古城 团体倡解冻「雪藏地」

2018-05-25 13:35

本土研究社发表未来发展研究报告,对港府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谘询作出回应。报告批评小组把「贵、细、挤」的住屋问题归咎土地不足,没有考虑发展棕地和收回短期租约土地等解决方案。团体同时建议,港府可为人均居住面积立法,以及研究防止大量热钱流入市场的措施,解决问题。

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批评,现时港府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充满前设,纯粹以「做地」来解决问题,未有考虑土地分配问题。他提到香港其实尚有不少具发展潜力的「雪藏地」,如棕地、闲置丁地、短期租约土地和临时政府拨地,涉地约1000公顷。其中棕地更可发展34个太古城,希望政府正视这些土地,不应只提倡「移山填海、又或公私营合作」。

另一成员黄肇鸿亦批评,政府未有考虑军事用地及临时租约土地作为解决问题的选项,他同时指出,政府虽然强调填海及郊野公园用地,但实际上大规模填海需要25年才能制造新市镇,未能纾缓未来20年香港人口高峰期的需求,而填海每公顷亦花费4.7亿元,价值不菲,公众对此需要关注。两人均希望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作出公众谘询时,尽早公布发展土地的具体位置、确切用途、以及发展成本等因素。

前天文台台长、中大地资系客席教授林超英批评,港府今次的土地和人口规划是「估错数」,指出政府早前估算人口将有920万,需要1200公顷土地,但最新的人口增长估算只是820万,换言之数字上只需要600公顷土地。他又指出,港府常以帮助劏房户为名「做地」,但实际上小蚝湾的土地都留作产业创意区和左中低密度的私人楼宇发展。他重申,港府向郊野公园开刀后果不堪设想,不应考虑此方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