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前规划署长拆解棕地发展 全部取缔恐导致开发绿地

2018-05-14 09:01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棕地发展被纳入为「短中期」选项。资料图片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棕地发展被纳入为「短中期」选项。资料图片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棕地发展被纳入为「短中期」选项后,近日再度掀起讨论「先棕后绿」的土地发展方式。不过,曾先后担任规划署署长的潘国城、梁焯辉及凌嘉勤不约而同提到,棕地本身欠缺道路等基础配套,当中不少现时亦用作物流用途,例如处理年青人所需的网购货品,明言一旦取缔棕地反会导致开发绿地,而兴建多层物流中心作替代的做法,亦仅能应付部分需要。团结香港基金认为,单靠发展棕地不足够,本港需要多管齐下的供地策略。
全港现时约有1300公顷的棕地,当局目前在古洞北及粉岭北、洪水桥和元朗南,已分别规划发展50公顷、190公顷和100公顷的棕地,而预计未来在新界北兴建的新市镇,在进行初步规划后,亦估计会处理约200公顷的棕地。
团结香港基金Facebook专页「政策‧正察」早前访问三位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梁焯辉及潘国城,拆解棕地发展问题,其中凌嘉勤表示,能否处理棕地问题属技术问题,但在策略上一定需要处理,率先开始进行规划的棕地约有500多公顷,相对上是较集中。
但他留意到在处理过程中,社会出现几个迷思,尤以不少人认为棕地本身已有道路,基本上已可发展,但他认为有关看法错误,称开法棕地时需要有规划,提供全套高容纳量的基建,始能支撑高密度发展。他以自己过去工作经验为例:「我真的去过好多棕地,深入过那些地方视察。那些道路全都是自己强行开辟出来,亦没有排水、排污等设施。」
另一前署长梁焯辉则指出,很多城市都有「棕地优先」的发展政策,但每个城市对棕地定义不同,而本港的大部分棕地目前正被使用,存有不同用途,包括仓库、露天贮存,以及摆放货柜、渠等基建组件,都是有存在需要,不是全部可以取缔。他特别提到:「大家年青人网购,好需要这些仓库去处理,然后才能送到家中。」
他表示,从过往经验留意到,当某些棕地被取缔,社会上就会有一些绿地被开发,因此需要额外办法处理棕地问题,其中透过兴建多层建筑物,就可以处理一些可以搬往建筑物内的棕地。但他承认,这亦只能某程度解决物流方面的需求,因有些棕地是用来摆放基建组件,并不能全部被取缔。
潘国城亦和应,指现时部分在棕地摆放的基建组件是甚为巨型,兴建多层物流中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起重机可以放在那?有很多这些机械。」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叶文祺认为,单靠发展棕地并不足够,需要多管齐下方式,如填海、一地用多等,社会才能有出路。

三位规划署前署长凌嘉勤(左一)、潘国城(左二)、梁焯辉(右)接受团结香港基金访问。
三位规划署前署长凌嘉勤(左一)、潘国城(左二)、梁焯辉(右)接受团结香港基金访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