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协今周开会研新形势 内房憧憬迎转机 分析:拣股仍需审慎
2025-03-24 06:00
港股今年资金轮流炒作,随着中央推出一系列提振消费及支援住房市场措施,升势已由科技股扩散至消费股,加上中房协将于本周四至周五(27至28日)在北京举办房地产市场形势报告会暨企业座谈会,市场关注内房股会否因此迎来转机。有分析认为,内房最坏时刻或已过去,但对于能否追落后而急升,仍然较为悲观,若投资者入市短炒的话,宜拣选较安全的国企或「半国企」,并关注个别公司的财务状况。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多措并举稳住股市、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等,并且是首次在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文件中,专门阐述支持住房消费的具体措施,当中明确提出房屋公积金支持政策,适时降低房屋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房屋公积金使用范围,以及提到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
此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将于本周四至周五在北京举办房地产市场形势报告会暨全国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以帮助开发商了解市场趋势,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以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最坏时刻或已过 仍难大升
然而,富途证券首席分析师谭智乐表示,内房股短期内单靠政策,难以推动股价大幅上扬。iFast Global Markets投资总监温钢城亦指出,虽然认同内房最坏时刻或已过去,例如70大中城市楼价按月跌幅持续收窄是好讯号,惟内房股能否追落后而大升,不讳言较悲观。
谭智乐指出,虽然内地政策与内房板块升跌一定有关联,但短线来看,内房股走势未必会因政策而受较大影响,而且上述政策并非很具代表性,对内房股短线前景仍偏向谨慎,认为板块整体面临利润压力。
至于本周即将举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谭智乐认为这难以成为内房股有效的催化剂。他解释,「很多三、四线城市还有很高的库存压力,这些不是一个座谈会、一个政策就可以改变的事」。他又提到,今年A股表现变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自由化、少监管、少干预而驱使。
供应过剩续严重 短期未改
温钢城亦直言,内房仍面对不少问题,有统计指全国空置房高达1.5亿个,虽然中央正安排地方政府吸纳这些房屋作「保障性住房」,但供应过剩的情况依然严重。他提到,内地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最新升至5.4%,「买屋最基本当然是要有人工,没工作,银行也不会按揭」;而即使近日内地「三头马车」等数据有改善,相信民众一时三刻也难马上买楼。
他又补充,内地楼市与日本90年代情况类似,当时日本楼市大幅萎缩,经历迷失30年,坦言现时难以判断内地楼市会迷失多久,但相信偶尔亦会出现反弹。
国企爆发力稍逊 惟较安全
内房股选择方面,温钢城认为内房估值低,股价虽难大升,但「炒波幅其实都好玩的」。若然短炒的话,民企内房爆发力较强,但他推荐较安全的「半国企」万科(2202),并强调散户要趁低位才卖,不要高追;而国企内房爆发力则稍逊,但「炒波幅」也不错,可留意中国海外(688)及华润置地(1109)。
谭智乐则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内房股时需更审慎,应尽量选一些负债问题相对小,或者过去没有涉及违约相关风险的股份进行投资。他举例,央企背景的中国海外、华润置地、越秀地产(123)等内房股就没有涉及这些风险,资产负债表相对比较健康。
他认为,业务多元化的房企贝壳(2423)以长线来看属不差的选择。对于贝壳近期公布业绩后股价急跌,他指公司收入可观、但盈利能力远差预期,主要受发展其他业务拖累,并认为「这些属于典型急升后的调整,要去买的时候暂时可以先观望,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
寻找内房替代品 可选内银
同时,他不建议以物管股作为内房股的替代品,因为内房和物管都是相辅相成,物管增长空间都是来自发展商卖楼后能够提供的管理物业面积,当房企经营不顺时,物管也未必有太多空间,甚至利润同样有收窄的状况。
对于不敢直接投资内房股的投资者,谭智乐建议可考虑内银股作为间接选择,例如中行(3988)、交行(3328)、建行(939)及工行(1398)等。他表示,因内银股始终受压于内房资产负债及不良贷款,若整体内房转好,内银股都会反映这些利好因素,「如果你很怕房地产,很担心一些违约风险,退求其次可以考虑一些内银股」。
记者:卢君勉 叶卓伟 罗芊芊
相关文章: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