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癌年轻化倍增 糖尿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者风险高

2024-11-29 09:15

马家荣医生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外科顾问医生及肝胆胰脏检查及治疗中心临床主管
马家荣医生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外科顾问医生及肝胆胰脏检查及治疗中心临床主管

本地胰脏癌的整体新症数目,在10年间已增加了七成,致命率排名更已跃升到第四位,而且在主要致命癌症之中死亡人数增幅最大,因此绝不能轻视。适逢今个月是胰脏癌关注月,也谈谈大众对胰脏癌的常见疑问。
 

胰脏癌有没有分类?病灶位置会影响确诊和期数吗?

胰脏癌可分为腺体胰脏癌(adenocarcinoma)及荷尔蒙分泌胰脏癌两大类,前者占九成,后者占不足一成。腺体胰脏癌属外分泌瘤,是胰脏内分泌胰汁的腺体细胞异常增生以致,通常始发于胰管内壁。荷尔蒙分泌胰脏癌属内分泌瘤,是胰脏内分泌胰岛素的腺体细胞失控增生而致。

临床上,早期的胰脏癌,病灶较多在位于身体右边的胰头。由于胰头有胰腺管连接胆管再通往十二指肠,当胰头有肿瘤就会变大并「压著」胆管,导致黄疸素高,造成面黄,眼白发黄的明显症状,于是患者及其家人能及早察觉而求医确诊。

然而,当肿瘤在身体左边的胰尾,则未必有明显表徵,但可能会腹痛、静脉曲张、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体重下降。由于这些症状并非胰脏癌独有,患者往往不为意,甚至只买成药来纾缓症状而不去求医,以致最终确诊胰脏癌时已属较后期甚至晚期。
 

胰脏癌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临床上有胰脏癌家族病史的胰脏癌患者只有约3%至10%。不过,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曾患胰脏癌,建议可考虑做基因测试,检测是否带有某些遗传基因突变,例如是BRCA1或BRCA2的基因突变。

BRCA1或BRCA2的遗传基因原本可保护我们免受某些癌症侵袭,但当两者出现基因缺陷,即基因突变,就会令人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的风险,当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之外,其实亦包括胰脏癌。

带有BRCA1基因突变人士的胰脏癌终生风险会比一般人高2至4倍,而带有BRCA2基因突变者的胰脏癌终生风险也有5%至10%。虽然带有这些基因突变未必一定有胰脏癌,但了解自己的风险可帮助提高警觉性,万一身体出现异样也可及早发现。
 

胰脏癌有没有年轻化趋势?

过往胰脏癌和其他主要癌症一样,高危年龄群多是在65岁及以上。惟近年已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香港癌症2011年和2020年的统计数据,65岁以下人士之中,45岁至49岁年龄组别的胰脏癌发病率在10年间升幅最高,达到1倍,其新症数目亦增加了87%。
 

患胰脏癌源于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胰脏癌确切成因未明,不过胰脏癌的高危因素,除了遗传问题,还包括:吸烟、饮酒、超重、糖尿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遗传性胰脏炎及慢性胰脏炎,以及长期接触大量的杀虫剂、石油或染料,当中有不少都是跟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

值得留意的是,如日常经常进食大量高糖食物,或糖尿病控制欠佳,有可能会诱发频繁的餐后高血糖,以及增加胰岛素需求、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从而增加胰脏癌的风险。此外,长期持续高血糖也会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增加癌前基因突变的机率。

另外,56至75岁的人士,以及初确诊糖尿病或慢性胰脏炎的人士,若不时出现无原因的急性胰脏炎,就值得怀疑有可能是胰脏癌的先兆,需要谘询医生,确认是否要作进一步的检测。

至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士,患上胰脏癌的风险比没有感染者更可高出2倍,推断可能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加剧胃酸,并因此而刺激到胰脏去中和酸度,于是随日子会增加胰脏出现恶性肿瘤的风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