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专访︱完成23条立法感受最深 仍须提防国安风险 李家超:振经济须「先提量再提质」
2024-06-26 07:05
本届政府上任快两年,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星岛》专访时表示,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是上任至今感受最深、最具满足感的政策,但仍要提防来自海外的政治风险,因危害国安行为具迷惑性。李家超说,少了国安后顾之忧,须全力拼经济谋发展,并阐明政府提振经济的理念:首阶段先「提量」,待条件充足后再向「提质」发展。
应对「软对抗」风险 透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市民意识
李家超表示,苦等26年8个月又19日后,终于完成23条本地立法工作,形容是「里程碑成果」,本届政府绝大部分的政治工作已完成,可以全面拼经济谋发展。不过他提醒:「一道很稳固的门、很有效的锁,并非表示没有匪徒会想闯进家中偷东西、『爆格』」,社会仍要保持警惕。
他表明,香港现时的国家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海外,外国可能基于政治理由针对中国,进而影响香港,而这些国家很多时会透过代理人,进行危害别国安全的行为,通常具有迷惑性,「间谍当然不会告诉你自己是间谍,一定会以另一个身份潜伏,这个风险是存在的。」他重申社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被问到现时「软对抗」的风险,李家超指需保持高度警觉,政府亦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市民意识。
信商界可转型成功
至于振兴经济具体策略,李家超指,本港经济生产总值有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及货物出口,其中出口因受地缘政治影响,由生产链到供应链都受外围因素影响,政府主动性较低。投资主要分为政府与民间投资,后者由于商界有自身想法,政府可影响的力度不是最大,但表明政府投资会继续加大,例如现时平均每年工程投资达到900亿元,比过去5年平均多了约17%,有助推动未来发展。
消费方面,近月本地零售、餐饮市道不振,吉铺涌现,难免引起社会担忧。李家超说,无论是本地人与外来人士消费,政府一样重视,并引述数据指,本港今年首5个月旅客按年增长78%,其中内地旅客增幅达73%,而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泰国的走势更理想。其中今年首季度内地访港旅客的满意度,以10分为满分有8.8分、95%人表示愿意再访港。他认为再加上航班运量、酒店、餐饮等配套继续完善,可发挥乘数效应带动消费。
李家超指,政府推动盛事经济,与商界合作带动人气,政府属「搭台」角色,具体由商界去做,他亦看到很多商界正在转型期中,举例有大型化妆品公司追求优质客户享受,提供针对性、贴身服务,业内称为「养客」,「例如我有新产品,会特别安排你来,有些特惠又会介绍给你」,而且不一定是针对高消费顾客,亦可主打价廉物美。
他坦言,经济转型期一定会经历观望期,「可能有人心里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但香港有很多成功商人,一定有方法迎难而上,正如以往香港工业北移、产业转型,商界同样成功克服困难。他引述近日公布《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五位,「政府效率」高踞全球前三,证明特区政府政策大方向正确。
以餐厅营运喻盛事:先要坐满 才有空间思考「贵宾室」
政府力推盛事经济,今年盛事列表项目多达210项,有声音质疑盛事太多难聚焦。李家超说完全理解社会担心,亦认为「质」与「量」二者同样重要,但提振经济过程有先后步骤,香港经历2019年「黑暴」、疫情两大挑战,很多经济范畴都要加倍努力,重新发展。他指在过程中,「提量」是首要条件,当建立了一定基数后,才有条件进一步细化,并以营运一间餐厅为喻,「首要是先让它坐满,不然没有条件『拣客』。到坐满、开始要排队了,就想想有什么菜式是高增值的,甚至思考贵宾室的最低消费是否可提高。先有量才有质,这是必然的过程,不可能先行『排斥』一些生意。」
套用到盛事经济,李家超表明道理一样,到了某阶段会开始讲求「质」,集中精力在高号召力活动,将示范、宣传效用做到最好。
记者:陈嘉洛 林剑 常彧璠
摄影:郑志良 苏正谦
最新回应